黄花梨长方盒,长度不到一尺,四面立墙一木裁开,上下纹理连续,托在掌上观赏十分养眼。最大的顶盖面板上,集各种棕眼细节之大成。
纵观长方盒全局,光照下底色变得透亮,发出黄橙橙的光芒。一片银针状的白点铺洒开来,间以长长银丝线,它们是木头输送养分的棕眼管线。
人们常说,黄花梨的棕眼以长短、疏密反差大、走向发散且变化多端为典型。这种说法很准确,可惜不容易理解,语言描述总是让人感觉空洞不具体。好在这一切,在长方盒上得到了直观的反映。
选择适当角度,拍下长短对比突出的局部。上方红圈里,成片的短棕眼中间出现孤零零的长线,下面的红圈则相反,成束的长棕眼中夹着一颗颗短粒。
顺带指出,沿山峰纹轮廓分布的棕眼,一般呈米粒状,随峰峦形状层层扩展。另外,黄花梨棕眼底部干干净净,而其他相似木材棕眼多深色,俗称反黑。
疏密反差的情况,可以从全局和部分两方面来对比。上面横放的视图中,棕眼右边比左边、上边比下边明显密集。
这几个红圈勾出空白较多的区域,棕眼稀稀落落,密度远低于其他地方。
长短和疏密反差强烈,并不意味着凌乱无序,黄花梨棕眼分布和谐而统一,取样任意部分都是如此,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错落有致。
至于木友们耳熟能详的麦穗纹,长方盒上到处都有,形态还标准,一点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