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黄花梨镇尺,长59.8厘米,刻诗文题款,断代为清晚期,估价8至12万元。
镇尺宽五厘米左右,厚一两公分,断面扁平,顶部四边倒圆,除此之外无其他装饰,造型简洁。
单镇并不成对,大几万元的要价不便宜,藏品主打古董属性,强调它的历史文化价值。
尺子正面刻诗文,竖排两行约四十个字,具体内容不太要紧,且辨认有一定难度,本文略去。
真正重要的,是诗文后面的落款,“寒松老人”、“张鸣珂”。
这位寒松老人张鸣珂是晚清文人官员,以字画留名,为藏品注入文化内涵。
阴刻字体边缘平缓细腻,表面包浆凝结,看来已有不短年头,体现出老物件才有的价值。
确定木质属性是接下来的关键。既然是黄花梨收藏品,材质无误必不可少,只是镇尺表面有漆,为特征辨认带来难度。
漆层脱落的部分,露出里面较浅的木色。另外,沿着顺纹和山峰纹轮廓,一道道黑色条纹并行,这是黄花梨不常有的黑筋。
棕眼方面,有的聚集成束,也有的稀稀落落,疏密不均尚可,但长短对比不明显。长的不很长,短的不太短,没有反差,发散还少,麦穗纹形态也就不具体。
整体来说,木头具有较好的油性,相应的莹光表现不错。林林总总综合在一起,不足以得出材质开门的结论。
其实,在黄花梨收藏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既难以确认,又不能排除在外,加上边角还有小磕碰,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
果不其然,清黄花梨刻诗文镇尺未成交,以流拍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