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纹华丽、棕眼形态典型,采用海南黄花梨老料制作的明式案上几,全榫卯结构,长28.1宽23.4高7厘米。
相对纹理、质地等方面来说,小几的莹光特征不算特别突出,这是由于新加工面干干净净,虽然打磨到千目以上,无奈表面包浆寥寥,光线反射和折射无用武之地。
正如网友“海上观白云”留言所说,“这老料得花几年时间玩出包浆才出彩”,的确如此。
不过,如果来回倾斜观察,光影变换依旧如影随形。木头富含充足的油分,海南黄花梨油性名不虚传。
我们知道,木纹顺直处的莹光通常比复杂区域更明显。转到几子侧面,边抹出现成条成片的光带,正是黄花梨绸缎光的样子。
另外,新切削表面上,棕眼管线的凹槽历历在目,使用盘玩一段时间后,慢慢会被包浆填平,逐渐呈现出镜面效果。
几子底部,板心背面安穿带一条,这一点超出预期。几面本不大、独板又不薄,案上器也不会放重东西,制作者并未能省则省,仍按传统工艺而行。
用的虽然是同样材质,但穿带颜色偏黄,显得有点不和谐。
此外,面心板背面有两处瓜子大的粉补,对外观没有影响,分别如上下图所示。
不远处的红圈位置,有一条单面小裂,细微如发丝,对应的外表面完好未裂透。
同时注意到束腰和牙条之间的交接缝,二者采用两木分做,毕竟海南黄花梨价格不便宜。
个别位置处,束腰和牙条贴合不十分严密。还有,一根牙条颜色偏红,和其他三根料相比存在一定色差。
由于这些细小不完美的存在,海南黄花梨老料新做案上几总体处于八十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