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收藏八天乐,今天是大年初二,长假第三天,不少木友已经开始翻箱倒柜,将心爱的黄花梨物件拿出来把玩。
无论是雕件、把件,还是盒箱、民俗物品,所有这些再加上大家具,玩家数量都不如盘珠子的多,他们是黄花梨全民收藏的基础和未来主力。
回想上一个蛇年,彼时艺术收藏品风头正劲,佛珠手串风靡大江南北,紫檀、黄花梨、崖柏、麻梨疙瘩等琳琅满目,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木头,也被用来车珠子穿手串。
尽管中国自古就有佛珠、念珠之类的物品,但大规模批量制作,以至于形成产业,却是从来没有过的,直到跨过千禧年,进入公元两千年。
那时海南岛上有一个东湖市场,类似于各地都有的花市,旁边集中了一些经营书法字画的商户,顺带卖些镇尺、笔筒类文化用具。
机缘巧合之下,字画经营者从花木经营者那里得知,传说中的海南黄花梨尚有少量存在,寻访打听买到了一些,加工出首批老料新做文房用品。
市场很好,反响热烈,紧接着便开发出珠串产品,结果大卖。从那以后,海黄佛珠手串迅速传播开来,所到之处无不受欢迎,没多久便火遍全国各地。
别看小小珠串,却因同种材质和明清古董家具联系在一起。一个便宜、接受范围广,一个高端、底蕴深厚,它们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齐头并进深入人心,最终形成全民收藏黄花梨的局面。
可以说,海黄佛珠手串对明式家具收藏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功不可没必须被铭记。
这件里程碑似的事情发生在2005年前后,所以将它定为黄花梨全民收藏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