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建设的巨轮开始转动,但繁荣的景象背后,却也隐藏着令人不安的暗流涌动。
那个年代,社会变革带来的问题接踵而至。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滋生了投机倒把、走私贩私等经济犯罪,有些人为了钱什么都敢干。
01社会治安
早在1980年1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就指出,对现行犯罪分子的处理,不能从轻,要从重;不能从慢,要从快。
之后,于五个大城市的治安会议中,彭真主张以雷霆之势,迅速且严厉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为维护社会稳定,最高人民法院向省级高院下放更多死刑核准权,此举动意味着司法系统正推行更为严格的举措。
1983年夏,邓公与彭真、公安部长刘复之商讨对策,最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严打”运动。
中央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亦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把杀人、强奸、抢劫、爆炸、流氓等危及社会治安的犯罪列为打击重点。
02遣送西北
1983年8月,“严打”的枪声在广东打响,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警力全面出动,很快抓获了一批之前非常嚣张的罪犯。
一大波犯人被判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服刑生涯。
其中那些罪行累累却不至死刑的重刑犯,被送往偏远的劳改农场,开始了与世隔绝的改造生活。
1983年11月,南京火车站,夜幕低垂,数十辆警车和军车呼啸而至,荷枪实弹的武警迅速封锁现场。
60余名身着囚服、戴着手铐脚镣的重刑犯,在严密的警戒下,被押送上了西行列车,他们的目的地,是数千公里外的大西北。
火车一路向西,翻山越岭,飞跨长江黄河,囚车里静悄悄的,一股沉闷劲儿。
有人闭着眼休息,有人呆呆地望着窗外,对未来感到迷茫。
押解警察神情严肃,高度警惕,密切注视着犯人的一举一动。
这趟特殊的列车,承载着的是对罪恶的审判,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犯人们下了火车,被送至青海诺木洪农场。这农场位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戈壁滩,孤零零地扎根于此,条件极为艰苦。
犯人们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劳动改造,诺木洪农场,曾经是青海监狱系统的重要押犯基地,关押着全国大量的重刑犯。
这地方生活很苦,犯人们住集体宿舍,每天干重活,主要种地养牲口,初到农场犯人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苦的劳动,难免产生抵触情绪。
他们多数刑期冗长,对未来心灰意冷,秉持“刑期超生命,毫无所谓”之念,拒绝配合改造,乃至消极抗争。
监狱民警深切明白改造工作的艰难繁复,他们通过“强化政治攻势,落实个别谈话”之法,洞悉犯人思想动态,助其认清局势,树立改造之信念。
03戈壁滩上的新生
诺木洪农场的生活是单调而重复的,每天清晨,犯人们在干警的带领下出工,进行各种劳动改造。
他们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在牲畜棚里照顾牲畜;在木工房里制作工具。
劳动虽然艰辛,却也让他们逐渐找到了生活的希望,监狱安排队列训练和入监教育,帮助犯人尽快适应高原环境。
每天清晨,犯人们都要在操场上跑操,喊着口号,唱着改造歌曲,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慢慢地改变了他们的精神状态。
监狱民警深知,改造工作不仅仅是身体,更重要的是要触及犯人的灵魂,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悔改。
对每个犯人他们都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于那些性格暴躁、不服管教的犯人,民警耐心疏导,帮助他们控制情绪,遵守纪律。
对于那些刑期长、情绪低落的犯人,民警鼓励他们学习技能,培养兴趣爱好,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04改造过程
改造过程很不容易,一些犯人因为无法忍受艰苦的环境和漫长的刑期,产生过逃跑的念头。
一名姓申的犯人,趁着出工的机会,试图逃离农场,可戈壁滩太大了,没多久他就迷路了。
几个小时后,他被抓获归案,这次失败的逃跑经历,让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积极改造,才是唯一的出路。
姓胡的一个犯人为了逃避劳动,吞了三颗钉子,发现他后,立刻把他送到西宁治病。
在胡某住院期间,监狱民警尽力满足他的各种需求,甚至为他购买当时价格不菲的水果和烧鸡。
或许是民警的关怀感化了他,胡某最终幡然悔悟,积极投入到改造中。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了监狱民警对犯人的人文关怀,他们明白改造工作不仅仅是惩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犯人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的价值。
在诺木洪农场的管教民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减刑已经不是他们努力改造的主要动力时,他们的工作是引导他们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在改造的过程中,犯人们也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06回归之路
1990年代,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大批服刑人员刑满释放,陆续离开了诺木洪农场,重返社会,是人生的新篇章,也意味着新的考验。
过去的错误一直困扰着他们,社会偏见和歧视让他们喘不过气。
“他是从农场回来的”,这句话,像一个烙印,深深地印在他们身上。
找工作,租房子,甚至与人交往,都变得异常艰难。
有些人改头换面,平静地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希望用自己的行动,重新赢得社会的认可。
有些人回到了家乡,在亲人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或许在村头的修车铺里忙碌,或许在街边摆起了小摊,或许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
他们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也有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再次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逐渐意识到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性,开始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社区帮扶计划,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重建自信。
这些措施帮了他们不少忙,让他们更容易重新适应社会生活,一位曾经因抢劫入狱的年轻人,在农场学会了理发手艺。
出狱后他回老家开了家理发店,他的好手艺让他赢得了顾客的信赖。
几年过去他的理发店越做越好了,成了当地有名的理发师。[太阳]
参考来源中国知网 毛空军 西行的囚车——严打期间向西北押运囚犯记
中国网络电视台 1983年“严打”: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