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三层境界不容易

无心镜 2022-04-06 03:04:38

如果说刘备的人生是一部奋斗史,那么曹操的人生就是一部不断纠错,继而前进的历史。曹操虽然没有称帝,没有统一全国,但他是四百年大汉真正的终结者。

而曹操的强大,也是一步一步而成的。

见他人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调动大军欲攻曹操,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刘备哪里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时机,杀了徐州守将车胄,占领了徐州。

曹操要亲率大军出击刘备,手下将领都来劝阻。因为袁绍即将来攻,如果攻打刘备,袁绍大军如何抵挡?

曹操说了一句话:刘备是天下人杰,是我真正的心头大患。

这样的话,曹操在和刘备吃饭的时候,也说过:“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袁绍之徒,算不上啥。”这在《三国演义》中被演义成“煮酒论英雄”,其实两人就吃了饭,没喝酒。

曹操对于刘备这个心头大患,是欲除之而后快。

曹操南下征刘表的时候,知道刘备在南逃,令五千精骑一日行三百里急追,可见曹操对杀刘备的心事何等强烈。

曹操对刘备的高度认同和赏识,也可见曹操的看人之准。

但曹操不只是对刘备其人看得准。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大军攻击吴,孙权亲自来敌。两军对垒之际,中间发生了一件事,孙权坐了一只小船过来,曹军都很紧张,曹操认为孙权只是来看一下曹军的军容,让部下打起精神。

而事实果然如此,孙权看过曹军军容之后,就回去了。曹操对于孙权如此胆大,也是给了很高的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实际上,曹操的识人之能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曹操在用人上也吃了不少亏。

比如张邈曾经是曹操的得力助手,在曹操去攻打徐州的时候,反叛曹操迎接吕布,让曹操无家可归。这样的事例在曹操身上并不少,可见曹操的识人之能,是在吃过无数亏之后,慢慢菜才练出了火眼金睛。

见自己

曹操人生中败得最惨的一仗,无疑是和张绣之间战争。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张绣,张绣选择了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曹操,颇有些得意忘形,竟然相中了张绣叔叔的遗孀,这对张绣来讲是一个奇耻大辱。张绣偷袭曹操,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皆战死。

后来,曹操和袁绍对峙于官渡之间,张绣再次投降了曹操。曹操欣然接受,并没有对张绣进行惩罚,也没有在战胜袁绍之后进行秋后算账。甚至和张绣做了亲家,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绣女儿。

曹操如此善待张绣,是因为对曹昂的死不在意么?

恰恰相反。

曹昂死后,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以泪洗面,离曹操而去,回了娘家。曹操亲自去请她回来,这个丁夫人完全不理。一个张绣让曹操丢了儿子,现在又丢了一个老婆,说张绣搞得曹操家破人亡都是没问题的。

在曹操病重的时候,说:“我一生中没有做错什么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只是如果地下见了曹昂,他问我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啊?”

可见,曹昂一事,是曹操心中一生的痛。

那么,张绣给曹操带来了如此多的痛苦,那曹操为何不杀了张绣解恨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曹操明白这件事情的真正责任属于自己,而不在张绣。

只有当曹操真正的认识到自己,他才有可能放张绣一条生路。

曹操曾经说了一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也正是如此,曹操才能成就一方霸业。

应天命

曹操在封魏王之后,就不断有人来劝其称帝。

孙吴的孙权上书称臣,并以顺应天命为由,请曹操称帝。曹操看完书信,给周围的人看,说:“孙权这个小子毒得很,劝我称帝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

陈群、桓阶两人也上书力劝曹操称帝,曹操并没有做回答。

夏侯惇说得更直接:应天顺民,不要迟疑。

曹操的回答是:如果天命在我身上,我就当个周文王吧。

曹操临死有一道遗命:天下还未安定,我的葬礼结束之后,所有人都脱下孝服。墓葬里面用平时穿的衣服就可以了,不要放金银珠玉之类的宝物。

曹操的在葬礼的上的节约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其一贯作风。

为了节约粮食,他下令禁酒,孔融讥笑他,他杀了孔融。

为了厉行节约,他禁止宫中人穿丝绸做的衣服,曹植的媳妇穿了一件丝绸衣服,曹操命人将其杀掉。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资源匮乏,曹操正是通过厉行节约,来节省国家资源,来安抚民心。他还安排屯田,给流民分田,稳定社会。

其实,哪有什么天命。

不过是顺应人事,做了对百姓和社会有利的事情而已。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