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后,张灵甫如果选择突围将会怎样?

网娱一纱网 2025-04-11 15:32:32

【前言:】

1947年那会儿,粟裕被安排做了华东野战军的二把手。到了5月11号,粟裕紧锁着眉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地图。跟国民党的45万大军杠上了这么多日子,直到今天,他才算是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战场的紧张气氛。看来,蒋介石是急眼了,等不了了。

昨天,国民党那边的欧震、汤恩伯、王劲久三支部队动身了,他们朝着莒县、沂水、锐庄还有淄博那边开拔。到了今天,张灵甫带着他的第74师从垛庄出发,路过孟良崮,一路往南攻打坦埠去了。

按照国民党的计划,粟裕判断,他们明显把整编第74师当成了主攻尖兵,在两边和后面大批部队的配合下,直朝着华野的指挥中心扑去。

如果换作其他人,可能首先会考虑消灭沂水和苏村一带的敌军,但粟裕偏偏不走寻常路,他选择来个“大胆突袭”,直接攻打敌人的心脏地带。

张灵甫估摸着连做梦都不会料到,在全国这么多整编师里头,粟裕竟偏偏盯上了他,当成了重点对象。

【作为主人公,张灵甫始终被蒙在鼓里】

整编后的第74师,是从以前那个王耀武当军长的第74军变过来的,它特别厉害,被人叫做“五大顶尖部队里的老大”,也是蒋介石特别看重的心肝宝贝。

第74师整编后,总人数超过3万,全副武装都是美式装备,战斗力在国民党军队里数一数二。这支队伍以前打遍天下无敌手,战绩辉煌,在抗日战场上把日军吓得魂飞魄散,蒋介石也多次表扬过他们。

粟裕觉得,要是能把那家伙干掉,那不光是实力上,就连敌人的士气也得受到大大的挫伤。

陈毅听完粟裕的意见后,立马表示非常赞同。

粟裕选定了要打的目标后,就开始安排兵力了。他打算在坦埠的南边、孟良崮的北边那块地方,把整编74师给吃掉。他让5个纵队,就是第一、第四、第六、第八、第九纵队去当主攻,第二、第三、第七、第十纵队呢,负责挡住敌人的援军。另外,还有一些纵队会配合主攻部队一起行动。

不久,粟裕即将攻打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情报就送到了中央,毛主席直接指示:“国军已经有所行动,你们得全神贯注,务必打好这场仗。至于打哪个部队,怎么打法,你们得马上商量个对策出来。”

毛主席的鼎力相助,对粟裕来说,简直就是让他大展身手的催化剂。

打败整编第74师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为了让这支部队能直接冲向华野的指挥中心,汤恩伯不光安排了第七军等其他队伍配合行动,他还特地派了两支小队,分别从两边保驾护航。虽说整编第74师冲在前面挺显眼,但他们可不是单打独斗。

粟裕心里琢磨,敌人恐怕到现在还没摸清华野的底细,那要怎么在不露馅的情况下,悄悄地把整编第74师给包围起来呢?

琢磨了一番后,粟裕给出了四条指令:

首先,让第四和第九纵队直接对上整编74师,从正面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第二,咱们得让藏在鲁南的第六纵队和洗衣纵队联手,去孟良崮西南的垛庄那块儿,跟敌人干上一仗,拦住他们的退路。

第三点,咱们得让第一纵队和第八纵队行动起来,他们去攻打张灵甫两边的队伍,就是第25师和第83师,得把这两边给打垮了,好让他没了掩护。

第四点,咱们得让第二、第七、第三还有第十纵队,去守住整编74师两边的外围,拦住那些想来帮忙的援军。就是让这四个纵队分布在74师的左右两边,别让援军靠近。

安排妥当后,一场准备多时的大仗马上就要开打了。

【给张灵甫的两则建议】

1947年5月份13号那天,第74师重新编排后,向华野部队驻扎的杨家寨和水塘崮这两个地方发动了攻击。

根据以前和解放军交手的经历,张灵甫心里有底,觉得只要自己的大部队猛攻一个阵地,解放军通常不会硬顶。但让他吃惊的是,这次战斗居然打了一整天,解放军完全没有要撤退的迹象。

这时候,张灵甫也得知自己的左右两边被解放军给拖住了,但他压根儿没当回事儿。他心里琢磨,就凭他们那股子劲儿,各自顶住华野一个纵队,那应该不在话下。

张灵甫对左右两边的战斗力挺放心,但就是没注意到右翼那边人的性格问题。右翼那边,整编第83师的师长李天霞,心里头其实早就对他有意见了。

李天霞和王耀武是黄埔军校的同窗,他以前管过张灵甫,资历也比张灵甫深。可说到升官发财,他总是没张灵甫那么走运。他心里头一直不太瞧得上张灵甫,慢慢地,他们俩私下的交情也就变淡了,有了隔阂。

根据汤恩伯的安排,李天霞得带着一个旅的队伍,在沂水西岸来回巡逻,保证七十四师的右边不受威胁。

然而,李天霞并没有遵照指令行动,他只是随便派了一个连去顶替一个旅的位置。

国民党那些部队啊,一个个心里都打着小算盘,谁也不愿意好好配合。粟裕呢,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动作快得很,一下子就把整编74师给半包围起来了。

张灵甫感觉情况不妙,赶紧向汤恩伯请求,说想退到垛庄去,汤恩伯也答应了。

张灵甫压根儿没料到,垛庄那块地方,解放军早就给端了,这下他算是退路全无了。到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粟裕打的就是他的主意,他自己还傻乎乎地一直当配角呢,完全被蒙在鼓心里头。

现在,74师已经被解放军团团围住,他们面前就摆着两个选择:要么拼一把,冲出去;要么就硬扛在孟良崮,盼着有人来救。

张灵甫的两位军事助手,正的参谋长魏振钺和副的参谋长李运良,想法不一样。魏振钺主张得赶紧冲出去,目标直指垛庄,越快越好。但李运良呢,他觉得应该往孟良崮撤,在那等救兵来。

显然,魏振钺出的主意没被人接受,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来,张灵甫和汤恩伯两人都琢磨着要把部队开到孟良崮去。二来呢,魏振钺在当参谋长前,压根没在74师干过,他就像是直接从天上掉下来当官的,所以在那里没啥话语权。

孟良崮那场大战,想必大家都知道,张灵甫最后就在那儿丢了命,整个74师也被打得全军覆没。

据说,在快要失败的时候,张灵甫让手下的将军们都自杀,可副参谋长李运良却犹豫不决。见此情景,张灵甫跑到外面,朝自己腮帮子开了一枪,结果只是擦破了点皮,流了不少血,但并不致命。他为了装死,特意把血抹得满脸都是,然后就躺在洞口不动了。

参谋长魏振钺决定投降,当了俘虏。之后,他被我军转送到了东华军区的解放军官教育班,进行再教育和培训。

最后,李运良被送回了老家,而魏振钺呢,他摇身一变,成了解放军里的教官。跟张灵甫比起来,他们俩的命运可真是好多了。

【若张灵甫选择突围,整编74师还会覆灭吗?】

会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说到孟良崮战役之前,那个整编74师啊,其实早就伤得不轻了。

解放战争一开始,那个整编74师就跟解放军干上了好几仗,打得挺火爆,比如说涟水那次和淮阴那会儿的战斗。

尽管整编74师在两场战斗中得到了飞机和大炮的支持,可在解放军那股不屈不挠的劲儿面前,他们还是吃了大亏,损失惨重。

第74师经过改编后,那批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大多在这两场大战里没了。一个军队啊,就算装备再好、武器再厉害,要是没了那些有经验的老兵带着打,那优势也根本显不出来。

另外,不光解放军希望整编第74师被消灭,就连国军内部也有人存着这样的念头。

从国民党攻打山东的情况就能瞧出来,他们内部根本不是一条心。就说那个整编84师的师长李天霞吧,他离孟良崮那么近,可却眼睁睁看着整编第74师被一锅端了,也不帮忙。

要是张灵甫决定冲出去,李天霞那边肯定是不会伸手帮忙的。

第三,张灵甫这人吧,打仗挺勇猛,但说到用智谋,那就不行了,他根本斗不过粟裕。

粟裕的拿手好戏就是主动出击找战斗机会,他的战术多变。相比之下,张灵甫的战术就显得老套,一点新意都没有,就算有了飞机大炮的支援,也打不出什么精彩之处。

说白了,孟良崮那一仗真是给我们军队打了气,士气高涨得不行。后来隔了一年,毛主席在西柏坡见到了粟裕,脸上笑开了花,他说:“能搞定那个第74师,有俩大佬都没料到,一个是蒋介石,另一个嘛,就是我自己毛泽东了。”

0 阅读:42

网娱一纱网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