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授衔后直奔西花厅,不等周总理招待,翻箱倒柜地问:吃的呢?

网娱一纱网 2025-04-11 16:17:46

在十大开国大将里头,有这么一位挺特别的人物,大家都爱叫他“乐子王”,此人便是位列第四的陈赓。

陈赓这人特别受欢迎,而且周总理还常夸他是“幸运星”。他们俩的关系铁得很,友情牢不可破。

周总理对他这位老朋友真是特别体谅,所以在陈赓刚领完军衔,就直接跑到西花厅,找到周总理的媳妇邓颖超就问:“饭准备好了没?那授衔仪式搞得也太久了,我都饿坏了。”

周总理和他的夫人瞧见这位不打招呼就闯进来的客人,虽然行为上显得有些“粗鲁”,但他们俩却一点也没动怒。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在那儿东翻西找,嘴角挂着几分无可奈何的笑意。

陈赓这位开国大将,他到底是个啥样的人呢?为啥他的人际关系那么铁?还有啊,周总理为啥对他那么宽容?

【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1903年,陈赓在湖南呱呱坠地,他打小就爱读书,特别是那些诗词文章,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说他是个地道的“文学迷”一点也不为过。

1916年那会儿,陈赓才13岁,可国家乱成一锅粥,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实在没法坐视不管。一咬牙,他把自己的学业先放一边,直接跑去参加了革命,想为这事儿出点力。

打了好几仗之后,陈赓觉得,光靠蛮干不行,要是没点学问,就很难从打的那些仗里学到东西,也没法让以后打仗打得更好。

1922年的时候,陈赓加入了由毛主席提倡并创办的一个自学进修的学校。就是在那儿,他碰到了毛主席,两人因此结识。

在跟毛主席相处的日子里,陈赓打心底里觉得共产主义在我们国家实现是势在必行的,因此他就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头扎进那些有规划、有谋略、能让老百姓踏实过日子的事业中去。

1924年的时候,陈赓因为表现出色,成功考进了黄埔军校,他成了这所学校从创办以来的“明星学员”。陈赓不光学习成绩好,跟同学们的关系也处得特别铁,在学校里,大家都很乐意跟他交朋友。

所以,到了黄埔军校第二期的时候,我就被留下来当了入伍连的连长,还有本科的副队长这些官职。

1925年的时候,陈赓加入了向东进发的军队,去摆平了那里的叛乱事件。

现在到了携手合作的时候,两边党的伙伴们都像捆在一起的大力士,力气都往同一个方向用,陈赓当然也不例外。

那年10月份,蒋介石因为判断出了差错,让军队吃了大亏。实在被敌人围得没法子了,他心里就琢磨着要自杀。

不过,陈赓却对他好言相劝:“只要命还在,以后机会多得是。”陈赓的这几句话,竟然让蒋介石打消了念头。

打那以后,蒋介石对陈赓特别看重。

1926年的时候,蒋介石在个会上说,他挺想让更多人进国民党一块儿干。

蒋介石专门找来了陈赓,想让他成为国民党的一员。但陈赓心里明白,这两个党派之间有着深深的阶级隔阂,他压根儿就没动过投靠国民党的念头。

陈赓直接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并且大方地亮出了自己是共产党员的底细。

然而,尽管陈赓一再表明立场,蒋介石却并未死心,他心里还是很看重这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琢磨着以后有机会得把他争取到自己这边来。

1933年的时候,陈赓已经是个打过很多仗的老将了。那会儿他刚在上海把腿伤养好,可倒霉的是,被个叛徒给卖了,然后就被抓到监狱里头去了。

国民党的密探对陈赓用了电击的酷刑,还想尽各种办法硬逼陈赓透露机密。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赶紧派人去说服陈赓投降,还撤销了对他的死刑判决。可陈赓就是不买账,坚决不投降,甚至在牢里还对着叛徒一顿臭骂。

蒋介石心里还是挺看重陈赓这个人才的,所以放下身段,自己出面去劝他投降。但陈赓就是不买账,蒋介石看劝不动,没过多久,也就只好让他回去了。

陈赓这辈子,简直就是战斗的一生,他打过东征大战,后来还参加了北伐、南昌起义、长征,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抗美援朝,真的是战功赫赫,为国家立下了大功。

他打仗打了很多年,工作换得很勤,结果军衔就没怎么往上升。不过他本人对军衔高低并不在意,心里想的全是老百姓。在部队里,他是出了名的能让大家开心的人。

【军中“开心果”】

陈赓这个同志啊,跟其他那些开国大将的稳重性格不太一样,他是个特别爱开玩笑、很风趣的人,经常能给战友们带来不少乐子。

1923年那会儿,陈赓在上海忙着工作,有空就去平民学校给人上课。因为他跟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所以讲课的时候特别风趣,把好多女学生都逗乐了。这样一来,不少女同学都被他迷住了,隔三差五地就想方设法地向他表达好感。

不过,陈赓很早就盯上了一位女学生,她叫王根英。

王根英那会儿在纺纱厂做工,她学习特别用功,心里头总琢磨着怎么进步,这些都让陈赓对她刮目相看。

不过,因为自己的身份特殊,陈赓没有向王根英表达爱意。

到了1927年那会儿,王根英已经成了抗议活动的头头之一,她带着7000多名工人站出来,跟资本主义的欺负对着干,而且还入了共产党。

在一次聚会上,陈赓碰到了好久不见的王根英,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心想这次说啥也不能再让这个难得的机遇溜走了。

开会那会儿,我随手在纸上划拉了几句:“根英,我心里有你。”然后署上陈赓的名字,找人把纸条捎给了王根英。

出乎意料的是,王根英只是匆匆一瞥,随即就把那张纸条贴到了墙上。陈赓见状,也没多说什么,接着又写了两张纸条,内容都差不多。王根英也不含糊,接过纸条,一股脑儿全给贴墙上了。

休息那会儿,同事们聚在一起,拿着纸条打趣陈赓,而陈赓却笑笑回应:“人家可没明确表示不行。”

周总理夫妇得知这事儿后,就笑着跟陈赓讲:“追求女孩子哪能这样,得对人家客气点儿。”

之后,经过周总理夫妇的悉心建议和帮助,王根英最终答应了陈赓的追求,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过,革命的路还得继续走下去,他们俩总是见面的时间少,分开的时间多。有次执行任务,王根英同志为了保护战友,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结果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这让陈赓心痛得难以言表,他下定决心,要为王根英守丧三年。

陈赓不光对爱情一心一意,在干革命这事儿上,他也是聪明绝顶。

1928年那会儿,张云逸这位开国大将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是组织上直接派给他的。任务就是要他发动一场起义,而这场起义,后来大名鼎鼎,就是百色起义。

张云逸一接到任务,立马就忙着打包行李要动身。可就在这时,几个警察突然闯了进来,二话不说就把他的手脚给铐上了。他们还在他的行李箱里悄悄塞了些不明粉末,说这是走私的货,打算就这么把他带回警局去栽赃。

一走出大楼,几个人立马把他们给围住了,直接问道:“他到底干啥坏事了?”警察干脆地回答:“这家伙啊,在卖毒品呢。”

张云逸刚想开口为自己说上两句,可话还没出口,警察头头就一巴掌拍了过来,拍得他眼前直冒金星。他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对方,满脸惊愕。

警察朝着挡道的人大声喊:“别傻站着了,赶紧忙你们的活儿去,要是抓不到人,有你们受的!”

这些人见状就不再闹腾了,一个个都回到了自己的工作位置上。

警察把张云逸带上车,随后打开箱子瞧了瞧里头的东西,乐呵呵地说:“这回可算是逮到宝了。”

张云逸一听这话,反抗得更起劲了,可无奈手脚像被绑住一样,一动也动不了。他只能瞪大眼睛,眼睁睁地看着敌人一页页翻看那些机密文件。

到了该下车的地方,张云逸被人一路带到了楼前,这时,一个耳熟的声音突然响起:“陈赓,你干嘛无缘无故地吓唬人家啊?”

张云逸一抬眼,哎,那不是周总理嘛!他身后站的警察突然大笑起来,张云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警察是陈赓啊。

那时候,党内竟然有人背叛了,张云逸要出门的事儿早早就走漏了风声,被敌人给知道了。守在门口的那帮人,其实就是敌人派来的便衣,故意在那儿装模作样的。

要不是陈赓脑子转得快,想办法,张云逸后面可能就不会有那些大作为了。至于陈赓爱逗乐子的那点子性格,周总理心里跟明镜似的,早就一清二楚了。

周总理和陈赓是老搭档了,他们之间的情谊特别深。陈赓走了以后,周总理二话不说,就站出来负责了陈赓的丧事,还亲自主持了葬礼。

那么,周总理为何对陈赓有着如此深厚的战友情谊,他们究竟一同经历过什么事情呢?

【周总理的好兄弟】

周总理和陈赓的交情得从黄埔军校那会儿说起。那时候,周总理在军校里头管政治工作,当的是政治部主任,而陈赓呢,他是黄埔军校头一期的学员。

周总理不光在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咋样,还特别上心他们的生活状况,老往宿舍跑,去看看学生们过得咋样。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周总理结识了陈赓。

在学校的时候,陈赓对上台表演特别热衷,尤其是喜欢演那些传递正面思想的节目。在带给大家欢乐的同时,也让大家对正确的政治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周总理在平常巡查宿舍的日子里,碰巧撞见陈赓在宿舍里头模仿“小矮人吃面条”,那动作幅度大,表情也极为逗趣,把一向严肃的周总理都给逗笑了。

周总理从那时候起,就特别看重这个风趣的小伙子,觉得他很有意思。后来,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搞了个血花剧社,这样一来,陈赓就有了机会上台,演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话剧。

1925年的时候,陈赓因为学习成绩特别出色,就被选去做了周总理的副警卫官。他们俩本来就挺合得来,又都是党的成员,在很多政治问题上看法都差不多,所以经常凑一块儿聊天,啥都聊。

那时候,周总理给上级写了份申请,想和邓颖超成家。得到批准后,他就打算把邓颖超接到广州,两个人正式结为夫妻。

周总理因为工作实在太多,抽不开身,所以没法亲自去迎接,于是他就把这个大事交给了陈赓去办。

周总理把邓颖超的相片递给了陈赓,并跟陈赓说,要是见到了邓颖超,一定得跟她详细说说现在的情况。

陈赓欣然接下了这个任务,等他赶到码头时,却发现那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找了半天也没见到邓颖超的身影。

直到半夜,陈赓还在码头上头转来转去找人,瞅见码头上的人都快走没了,他才没办法地走了。

回到军事学院,陈赓急着去见周总理,门一推开,他瞧见沙发上坐着位文雅的女士。他俩目光一碰,那位女士马上明白了情况,连忙道歉。

这情形让平日里总爱逗乐的陈赓,也变得有些尴尬,只能朝着邓颖超勉强挤出个笑容。

周总理夫妻俩看到陈赓毫不在意,表现得十分宽宏大量,因此更加看重他,他们之间的友情也日益深厚起来。

1935年那会儿,我们党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路上,周总理不小心得了肝脓肿这病,挺严重的,要是处理不好,可能连命都得搭进去。

陈赓那时候不在周总理所在的连队,一听到周总理病了,他立马急了,撒腿就往领导那儿跑,请求调到周总理身边去照顾。他心里就想着,得赶紧到周总理那连队去。

陈赓赶到周总理身旁时,发现周总理已经高烧不省人事六个小时,形势万分火急,得赶紧把身体里的脓给清出来。

不过,在长征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医疗设施简陋得很,根本没法给周总理动手术。所以,医生们只能采取些应急办法,拿冰块敷在他的肝脏部位,希望能控制住情况。

这可把大伙儿都给难住了,上哪儿去弄冰块呢?陈赓脑子一转,立刻招呼了几个战士,一块儿奔山上寻雪块去了,好给周总理降降温,稳住病情。

冰块敷上去不久,周总理就逐渐恢复了意识。到了第二天,他的身体开始一点点好转起来。说实话,像这样的病症,即便是现在,自己好起来的情况也非常少见。

周总理的身体逐渐好转,都快痊愈了,而且在整个恢复期间,他都没用吃药,这真是挺让人惊讶的。

事后,周总理夸赞陈赓真是个“幸运星”,他不但巧妙解决了那次大麻烦,而且只要有陈赓在身边,好像连病都会自己好起来。

打那以后,陈赓就成了周总理最铁杆的伙伴。

陈赓授完衔后,直接奔周总理屋去了,想找点吃的。他这么直接,也不顾啥规矩不规矩的。

周总理夫妻俩对此只是笑了笑,没往心里去。他们太了解陈赓的脾气了,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在周总理夫妻俩看来,陈赓就像是自家的亲弟弟,亲近得很。

1961年的时候,那位总是笑眯眯的开国大将军去世了,当时他58岁。

那时候,周总理恰好在广州处理工作事务。一听到陈赓去世的消息,他立刻就让身边的人都离开了,然后自己独自走进了房间,关上了门。

据现场人士回忆:“周总理没能忍住情绪,我们在外面都清楚听到了总理抽泣的声音......”

心情平稳下来后,周总理吩咐人去通知大家,说:“我明儿就得赶回去,给陈赓同志办丧事。”

周总理跟陈赓关系特别好,这主要是因为陈赓性格风趣,想法也对路,跟周总理特别合得来。有了陈赓在身边,周总理的革命路上多了不少欢笑,不那么沉闷了。周总理早就把陈赓当成了家里人,所以听到陈赓去世的消息,心里头特别难过。

【结语】

陈赓是部队里的“欢乐制造者”,每当大伙因为敌人的嚣张而恼火,或者为战斗计划犯愁时,他总是用他那超乐观的态度给大家打气,鼓励大家啥都不怕往前冲。就算到后来他自己身体不舒服,躺病床上了,还是一脸笑容,想办法逗大家乐呵。

他外表壮实,笑容满面,但骨子里却是个把所有苦楚都往心里藏的人。他心底里盼着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因此,他宁可选择自己默默承受,也不肯把心里的伤痛拿出来让周围的人担心。

他这一辈子为了革命吃了不少苦,两条腿都受过伤。最惨的一次,敌人对他用了电刑,从那以后心脏就不好了。结果,最后还是因为心脏病走了。

现在这时候,咱们得更清楚地认识到,像陈赓这样的英雄人物,以前为了咱们中国的自由,付出了多少心血。真希望到了现在,咱们还能心里装着历史,不忘那些为了革命拼上性命的将军们。

0 阅读:44

网娱一纱网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