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潘锐彬在“火”之前,是个“不务正业”的人。
有一次,正在饭馆吃饭的潘锐彬,吃着吃着,突然冒出一个新奇的想法。只见他把面条当成毛线,用筷子织起面条来。很快,一块小巧可爱的“面条围巾”就编织成了。
那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手法,把一旁吃饭的人都看傻了。随后,有人把这个“织面条”的视频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竟然迅速火爆全网,流量达到了六千多万。
因此,潘锐彬也被网友称作“最娘80后织男”。
01
潘锐彬的事业,就是在网上销售“手工毛衣”。
而且,他卖的每一件毛衣的款式和花色,都是他亲自设计的。甚至,在他创业早期,每一件毛衣都是他亲自织出来的。
本来,潘锐彬只是开网店卖毛衣。那时候销量虽然也不错,但并不是特别火爆。但当他靠着“织面条”火了以后,情形就不同了。
潘锐彬从没想过,新兴的自媒体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威力。这次事情过后,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于是,潘锐彬便在抖音上开了两个账号,一有空就发短视频,开开直播,还在短视频和直播中教粉丝织毛衣。
他的店里卖得最火的是围巾、帽子、毛衣、毛线团等。另外,还有一些高档定制毛衣,因用料讲究,质量可靠,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慢慢地,人们发现,潘锐彬视频里的毛衣,和别人家的很不同。虽价位贵点,但设计独特,时尚精美,款款都让人爱不释手。
因此,有的高档毛衣卖到八九千元一件,照样有人抢着买。
很快,潘锐彬便火了。为此,他还受邀登上了央视的舞台,除了《黄金100秒》节目外,之前2019年3月,潘锐彬还参加过央视《开门大吉》的节目。
可人一旦出了名,是非就多了。
有网友心疼“毛衣小哥”,说他织毛衣累得手都变形了,也有网友的评论不那么友好:“一个大男人,天天织毛衣有什么好看的。”
对于类似种种,潘锐彬不以为然。他会真诚地向关心他的人致谢,也会对质疑他的人耐心回复。
现在,潘锐彬两个账号的粉丝加起来有600多万,直播间更是火爆不已。有不少粉丝慕名而来,专门找“毛衣小哥”学习织毛衣。
自媒体运营的成功,让潘锐彬的手工毛衣事业,快速地发展了起来。
与此同时,他的工作室也不断扩大,现在跟着他织毛衣的人有50多位,据说年入纯利润有一百多万元。
潘锐彬无疑是成功的。然而,人们不禁疑惑,一个大小伙子怎么就着了“织毛衣”的“道”了呢?
而这一切,还得从潘锐彬的童年说起!
02
潘锐彬1986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主要以务农为生。
但是,与村里其他人家不同的是,潘锐彬的妈妈特别擅长织毛衣,是远近有名的“织娘”。忙完地里的活后,她经常从外贸公司接一些织毛衣的活,赚些零花钱。
后来,活越来越多,潘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在附近招了些阿姨一起做,成立了一家手工毛衣作坊。
最多时,潘妈妈的毛衣作坊有100多人,它也逐渐成了潘家的主要经济支柱。
而潘锐彬,几乎就是在毛衣作坊里长大的。
和其他男孩不同的是,潘锐彬性格内敛安静,不喜欢到处疯跑,从小就是个宅男,只喜欢待在家里。
有时候,看到妈妈和阿姨们织毛衣,潘锐彬还懂事地帮忙打下手。为此,阿姨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娃娃。
不仅如此,潘锐彬心灵手巧,学东西特别快。他6岁就能熟练运针,在作坊里耳濡目染下,10岁时就能织出成品毛衣,大家都称他是“织毛衣小天才”。
可是,在世俗眼中,男孩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织毛衣这样的小事,只适合女孩来做。于是,作坊里的阿姨们,便纷纷提醒潘妈妈:“锐彬是男孩子,学这个可不好。”
可潘妈妈却并不在乎,还把小锐彬搂在怀里,疼爱地说:“我儿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都支持他。”
有一次,小潘锐彬正坐在大门口织毛衣。村里一位阿姨从门前路过刚好看见了,便惊奇地说:“那个男孩子怎么在织毛衣呢!”
小潘锐彬觉得很不好意思,转身就钻回了屋里。可妈妈知道后,却鼓励小锐彬,织毛衣也是一门技术,不分男女,喜欢就好好学,不用管别人说什么。
于是,在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小锐彬织得更起劲了,后来甚至比一些阿姨织得还要好。
上小学时,潘锐彬给自己织了一件毛衣,当他穿着去上学时,大家都夸他毛衣好看,连老师都在他背后悄悄比画着学习毛衣的花样。小锐彬觉得心里美滋滋的,特别自豪。
这期间,小潘锐彬还通过织毛衣赚到了100元钱。作为奖励,妈妈把这笔钱完全交给他使用。
就这样,潘锐彬从小到大,一直没放下织毛衣。即使后来长大了,工作了,这个爱好也没有丢下。
03
潘锐彬不但毛衣织得好,学习成绩也优异。
长大后,他先是考入中山大学,后来去日企做了翻译,这是一份薪水高,也很体面的工作。
然而,参加工作后的潘锐彬,织毛衣的习惯却是一点没有改变。
下班后,无事可做的他,就在住处织毛衣玩。对他来说,织毛衣仿佛已经刻在骨子里,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机织毛衣”兴起,并很快占据了主流市场,手工毛衣逐渐无人问津。
没有了市场,潘妈妈的毛衣作坊也难以维持,不得不彻底关门,潘妈妈和阿姨们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可是,潘妈妈和阿姨们织了大半辈子的毛衣,如今年纪都大了,还有家庭需要照顾,很难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
潘锐彬看到这些,心里也很失落。他为这项传统手工艺的没落感到可惜,也心疼潘妈妈和阿姨们。
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些年和阿姨们坐在一起织毛衣的温馨场景,也忘不了手工毛衣穿在身上的那份温暖。
为了心底的那份美好,潘锐彬觉得自己应该为手工毛衣做点什么。
这时,城市里互联网开始普及,出现了网上销售。潘锐彬灵机一动,他想:“自己可以试试在网上卖毛衣,毕竟喜欢手工毛衣的也大有人在。”
那个时候,个人电脑还属于奢侈品,刚大学毕业的潘锐彬更是买不起,他想上网就只能跑去网吧。
没想到,潘锐彬的毛衣刚挂到网上,很快就有一个客户找到了他。这位来自上海的客户,先是花25元买了一条围巾,之后又花1000多元买了一件毛衣。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潘锐彬,令他欣喜万分。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没错,手工毛衣还是有它的价值和市场的。
随后,他又把妈妈织的毛衣也一起挂在网上卖。可是,客户逐渐多起来后,潘锐彬却有了新的烦恼。
潘锐彬白天要上班,这个卖毛衣的副业主要靠晚上经营。他经常在网吧忙到半夜,有时甚至到凌晨,导致他睡眠严重不足。
天长日久,潘锐彬的身体便开始吃不消了,还耽误了不少工作。
潘锐彬必须得在工作和毛衣事业之间做出选择了,可怎么选择却是个大难题。
他放不下对手工毛衣的眷恋,更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手工毛衣就此没落。
深思熟虑后,潘锐彬决定辞职回老家,专心做手工毛衣事业。
04
谁曾想,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
家人认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工作又好,就这样轻易放弃大好前程,转而回老家织毛衣,这不是犯傻吗?”
此时,潘妈妈甚至有些后悔当初教儿子织毛衣了。
然而,潘锐彬从小就很有主意,别人哪里劝得住!做出选择后,他就悄悄把工作辞了。眼看潘锐彬辞职已成既定事实,一家人也只好接受了。
然而,创业初期,由于资金有限,潘锐彬就把自己十多平米的卧室当成了“工作室”。
潘锐彬在卧室桌子上摆了一台电脑,用于网店经营。平时,他就坐在一把凳子上织毛衣,累了直接往床上一躺,休息好了再起床接着工作。
就这样,潘锐彬在自己十几平的卧室里,织着毛衣,憧憬着未来。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潘锐彬的创业之路却并不顺利。
网店开起来后,销量低迷,有时几个月也卖不了一件,自己和家里的积蓄都赔进去不少。
慢慢地,潘锐彬开始焦虑了。在他最困难、最迷茫的两年里,他甚至怀疑,当初自己辞职的做法是不是太冲动了。
这时,儿时的一个好友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还借给了他20万元。
后来,他在和其他网店老板聊天后,才明白了问题所在。
原来,问题出在图片上。潘锐彬网店用的图片,都是自己随手拍摄的,既不好看,也不吸引人,网友看了根本没有想购买的欲望。
找到了销量差的原因后,潘锐彬赶紧花重金请来了专业的摄影师。
果然,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摄影师拍的图片,无论从造型设计、颜色搭配还是背景衬托,都比自己拍得好太多了。
图片问题解决后,毛衣的销量便开始好转起来。
这件事使潘锐彬认识到,开网店也不能光一个人闷头苦干,得多向同行学习和交流。随后,他开始每个月抽出几天,出门学习、参加研讨会。
随着网店经营越来越好,需要的物料也越来越多,卧室空间不够用了,潘锐彬只好把工作室搬到了自家楼顶的铁皮屋里。
这个铁皮屋冬天寒冷,夏天酷热,逢雨就漏。所以,一遇到下雨天,潘锐彬就得赶紧把物料搬下来,来回折腾得十分辛苦。
可是,潘锐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希望。
05
很快,潘锐彬的网店名气越来越大,产品开始供不应求。光靠潘锐彬和潘妈妈两个人织毛衣,已经不够卖了。
于是,在潘妈妈的帮助下,潘锐彬把以前跟着潘妈妈织毛衣的阿姨们又请了回来。
潘锐彬自学能力很强。
他自学了服装设计和色彩搭配,有空就研究服装流行时尚,不但自己设计毛衣样式,还亲手织出成衣样品,亲自当模特,以保证新品既好看又能织得出来。
可是,当潘锐彬把设计好的毛衣样式和标准交给阿姨们时,他又遇到了一个巨大挑战。
定制毛衣是潘锐彬网店的特色,每位顾客的身材和偏好都不同,这需要织毛衣的人有很高的技术水平。
然而,潘锐彬请来的阿姨们年龄大小不一,从三十多岁到七十多岁的都有。
她们中的很多人多年没织毛衣了,技术已经生疏。不仅如此,这些阿姨们织出的毛衣,质量参差不齐,还有很多是次品。
这些不合格的毛衣造成了很大损失,当然,这些损失都是潘锐彬独自承担的。
而且,手工毛衣本来加工周期就长,如果返工修改,交货时间更长。这样一来,顾客也会有怨言,潘锐彬还要不断向顾客解释。
为了解决生产瓶颈问题,潘锐彬在镇上租了房子,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加入,让他们和阿姨们一起接受培训。
从前,都是阿姨们教潘锐彬织毛衣,现在却反过来了。但阿姨们对潘锐彬如今的技术和见识心服口服,学得也很认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大家织毛衣的技术越来越熟练,也懂得了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标准要求来织。
生产的质量和数量有了保证,销路也不成问题,潘锐彬的毛衣加工事业,这才真正地走上了正轨。
阿姨们都非常感谢潘锐彬,有了他,这些织了大半辈子毛衣的阿姨们,又重操旧业,有了靠自己的手艺赚钱的机会。
潘锐彬最欣慰的是,跟着他学习织毛衣的人中有很多是年轻人。
潘锐彬回乡创业,除了个人爱好和帮助就业外,更是想保护这门传统手工艺,不愿意看着它没落。而年轻人的加入,正是手工毛衣传承下去的希望。
此后,潘锐彬的事业蒸蒸日上,借助新媒体的东风,他又把“手工毛衣”做出了新高度!
06
如今,潘锐彬经常坐在宽敞的工作室里,和大家一起织着毛衣,聊着家常,仿佛又回到了温馨美好的童年时光。
有句话说得好,“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把这句话用在潘锐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手工毛衣,对现在的潘锐彬来说,不但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使命。
潘锐彬把织毛衣的爱好做到了极致。他不但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还造福社会,保护了传统文化。
这份对梦想的执着和匠人精神值得敬重。
作者:天高云淡
编辑:Sarah萱草悠悠
参考资料:
1.《黄金100秒》中央电视台CCTV-3 2020.05.22
2.《火了!大男孩辞去翻译工作织毛衣,网友:想起小时候妈妈牌毛衣》 新华报业网 2019.10.08
3.《潘锐彬:从外企白领变身网红“毛衣哥”》 《农村青年》 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