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战火重燃:俄军大反攻震撼开启
2025年1月31日,俄乌冲突的第1073天,库尔斯克地区战火重燃,俄军在此拉开大反攻序幕,举世瞩目。
当日,俄海军里海区舰队第177海军陆战团直插苏贾市东部的扎莫斯捷村。此地是乌军防守苏贾市的关键外围据点,战略意义重大。乌军虽重兵布防,甚至否认失守,但俄军攻势不停,直逼苏贾市。同时,在波克罗夫斯克东部,俄军1441摩化团快速推进,距离米尔诺格勒市南郊不足2公里。米尔诺格勒市煤炭资源丰富,乌军撤离居民、断水断电,欲背水一战。
反攻中,俄军装甲部队与步兵协同作战,空中力量精准打击,攻势凌厉。乌军防线多处告急,兵力短缺,竟将无线电旅的雷达操作员调往一线。据《卫报》报道,十名经验丰富的操作员,三人因拒令被解职,三人开小差,仅四人上前线。
库尔斯克是乌东重要枢纽与工业中心,俄军若得手,将重创乌战略布局,改写冲突局势。乌军处境艰难,国际支持也存变数。特朗普传出撤军事宜,欧洲援助也面临诸多国内问题。这场反攻走向如何,国际社会拭目以待,盼早日和平。俄军库尔斯克大反攻,乌军如何破局?
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态势下,俄军拉开库尔斯克大反攻序幕,这让乌军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应对成为摆在乌军面前的生死难题。
从兵力层面来看,乌军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困境。过去六个月,乌军平均每月损失五万名士兵,而招募新兵数量每月仅勉强达到3万人 ,缺口巨大。为迅速补充前线兵力,大量未经充分训练的新兵被仓促派往前线,导致士兵逃跑现象频发,甚至出现新组建旅原地解散的尴尬局面。面对俄军大反攻,乌军或许会进一步降低强制征兵年龄,从25岁降至18岁,试图扩充兵源,但这也意味着军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可能难以保证。
在战术策略上,鉴于俄军装甲部队与空中力量协同的强大攻势,乌军可能会依托城镇和据点进行顽强的防守反击。例如在米尔诺格勒市,乌军撤离居民,将城市变为“死城”,准备死守,为后方波克罗夫斯克的守军争取巷战准备时间。此外,乌军可能会利用地形,如在北顿巴斯地区的丛林、河谷等复杂地形,限制俄军重型装备的推进,发挥小股部队灵活作战的优势,对俄军进行袭扰。
后勤补给也是乌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库尔斯克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补给线易遭俄军袭击。此前乌军对库尔斯克方向发动进攻的物资主要集结于乌克兰苏梅州,俄军就频繁空袭该地。为保障补给,乌军可能会加强对补给线的防护,如增加防空火力部署,同时寻求更隐蔽、分散的物资转运方式,并且争取国际援助,尤其是欧洲盟友的支持,确保武器、弹药和生活物资的稳定供应。
外交层面,泽连斯基政府会加大外交斡旋力度,试图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一方面,积极向欧洲国家游说,强调乌克兰战场对欧洲安全的重要性,期望欧洲能持续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另一方面,面对特朗普可能调整对乌政策,甚至让美军从叙利亚撤出的表态,乌克兰也会努力修复与美国新一任政府的关系,避免美国减少或停止对乌援助。
然而,乌军采取的这些措施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兵源质量和数量的双重问题、有限的战术选择、脆弱的后勤补给以及不稳定的国际支持,都让乌军在应对俄军库尔斯克大反攻时,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是乌克兰小股部队入侵俄罗斯早就被全歼了吗
俄军又开始大返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