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军事刊物讨论中美军力对比的文章明显增加,大部分文章都认为,美国在西太区域已经处于劣势。
近日,美国著名军事刊物“1945”网站刊登文章,称美国过去的王牌航空母舰已成为最大的短板,在未来可能的中美冲突中,派出美军航母对战几乎等同于自杀。
文章认为,两国目前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原因在于,随着时间推移,美国的相对优势正在缩小,因此美国必须在近期挑起冲突,越往后拖对美国越不利。
而一旦中美在东海区域爆发冲突,美国海军将身处在第一线。对中国方面而言,海军也处在最危险的位置,因为海军要担负部队穿越台湾海峡的凶险任务。
过去十年,美国军界流行采取所谓的“离岸控制”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扼杀中国主要能源、贸易海上通道的方式威胁中国,因为这些海上咽喉远离中国本土,因此中国海军难以企及,最终令中国放弃统一。
然而文章认为,这种方式有其问题,首先封锁本身就是一种战争行为,并且近些年来中国全力发展对抗美国海军的能力。其中以DF-21D“航母杀手”为代表,如果将它们部署在前沿位置,比如南海的岛屿上,将对周边主要航道的美国航母构成巨大威胁。
作者指出,美国航母到目前为止依然无法防御中国的“航母杀手”,一旦航母被击沉,将会导致美国军队溃败,因为航母是美国海军舰队的中坚力量,它们是力量投射的终极形式。 因此,用航空母舰来遏制中国的战略选择是愚蠢的。
如同二战中的海战不是由战列舰主导,而是由航母主导,如今对中国的海战不应由航母主导,而应该交由潜艇主导。
文章的观点变得清楚,即美国潜艇才是对华作战的主力,
但是就目前而言,美国海军的潜艇数量根本无法与中国对抗。原因在于,海军并没有优先考虑潜艇。
这根植于美国的海军文化,二战中,直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失去了大部分战列舰,美国海军才不得不考虑唯一的选项:航空母舰。最后航母战法大获成功。而现在,美国可能需要在海战中真正失去航空母舰,才能改变固有的路径依赖。
但是,如果美军能在此之前意识到过分强调航母的错误,改变战略,就可以避免付出巨大代价,并且真正产生威慑力。最后,作者再次呼吁美国海军必须制定有效的战略,将潜艇置于前沿位置,并列举使用潜艇的好处:
1、潜艇可以对台湾海峡的潜在敌对力量发动攻击;
2、潜艇甚至可以攻击中国大陆目标;
3、可以用于秘密监视中国海军在该区域的行动;
4、可以通过潜艇向台湾地区输送部队和武器。
总之,作者认为当中国的DF-21D问世时,航母在海上的主导时代就已经结束了。
从文章可以看出,美国军方正非常认真地考虑与中国的冲突。并且反思美军的不足,甚至可能已经在悄然改变对中国的作战策略。而以潜艇为中心的对华军事布局已经有了先兆。
从美英澳三方通过所谓的“AUKUS”协议,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到最近与韩国签订协议,美国核潜艇定期停靠韩国港口,都是美军战略转向的标志。
实际上,文章作者的判断基本准确,因为在中国周边,中国的潜艇依然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按照美国方面的数据,截止2021年,中国拥有6艘弹道导弹核潜艇、6艘攻击型核潜艇和46艘柴油动力潜艇,总计将保持65至70艘潜艇。
美国所有潜艇都是核动力,其中18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和50艘攻击型核潜艇,总计68艘。但是美军潜艇是全球部署,虽然目前正在加强西太平洋区域,但是短期内,中国依然拥有局部数量优势。
并且,尽管美国全部为核潜艇,而中国大部分潜艇为常规动力潜艇,但在中国周边,常规潜艇续航短的劣势并不明显。因此整体上看,美国潜艇事实上处于劣势地位。
除了潜艇的数量优势外,中国还拥有依托岸基大型反潜侦察机加持的强大反潜力量,本土的完备后勤保障优势,这是美军依托几个军事基地难以企及的。
不过,由于潜艇具备极高的隐蔽性,随着美军战略布局的改变,对于美军潜艇动向,应该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