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核知识】卫星物联网:定义、发展背景、关键作用及核心技术解析

星瞰物联 2025-03-14 13:35:25
一、定义

卫星物联网是一种将卫星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型网络体系,通过卫星链路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使物联网的应用范围突破地面网络覆盖的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海洋、沙漠等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实现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互,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数据传输和管

二、发展背景

(一)需求驱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数字化浪潮席卷各个行业,物联网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

1、智能交通

以智能交通领域为例,据国际交通论坛(ITF)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在智能交通体系中,车辆的实时定位、路况信息的实时采集以及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至关重要。然而,在一些偏远的公路、山区以及海上运输路线,传统地面物联网因基站覆盖不足,无法实现全面且稳定的联网。

例如,在非洲大陆,仅有不到30%的偏远公路区域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地面物联网信号覆盖,这导致大量行驶在这些区域的车辆无法实时上传数据,影响了物流运输效率以及交通安全管理。

2、物流追踪

物流追踪行业同样对物联网有着强烈的需求。据Gartner预测,全球物流追踪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达到350亿美元。

在全球贸易日益频繁的背景下,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实时位置、状态监控需求迫切,但在跨洋运输、深入内陆的长途运输等场景中,传统地面物联网鞭长莫及。例如,一艘从中国驶向欧洲的货轮,在海上航行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远离陆地基站,难以通过地面物联网实现货物状态的实时反馈。

而卫星物联网则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追踪,保障供应链的透明化管理。

3、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数据的全面、实时采集需求急剧上升。

国际能源署(IEA)指出,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密集的环境监测网络。传统地面物联网受限于地理条件,在广袤的沙漠、极地以及海洋区域,监测站点稀疏。例如,在占地球面积约71%的海洋中,传统地面物联网能够覆盖的监测区域不足10%,导致大量海洋环境数据无法及时获取。

而卫星物联网能够实现对这些区域的全面覆盖,实时采集海洋温度、盐度、酸碱度等关键数据,为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4、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领域,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能源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在能源生产端,如偏远地区的油田、气田以及山区的风力发电场,传统地面物联网难以实现设备的全面联网和数据采集。据统计,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部分油田,由于地处偏远沙漠地带,约40%的油井设备无法通过地面物联网与控制中心实时通信,影响了能源生产效率和设备维护及时性。

卫星物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些偏远地区的能源设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能源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二)技术进步1、技术优化

卫星通信技术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在通信频段方面,Ka频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据欧洲通信卫星组织(Eutelsat)的数据,自2020年以来,全球Ka频段卫星通信容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Ka频段具有带宽资源丰富的优势,能够满足物联网设备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在多址技术上,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等技术不断优化,提升了频谱资源利用率。例如,通过采用先进的TDMA技术,部分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提高了30%以上。

调制解调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稳定性。

2、卫星发射成本降低

卫星发射成本的降低为卫星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SpaceX公司通过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将卫星发射成本降低了约70%。据统计,在2010年,每千克有效载荷的卫星发射成本约为2.5万美元,而到2024年,这一成本已降至约7000美元。这使得更多的卫星能够被发射到轨道上,为卫星物联网星座的大规模建设创造了条件。

3、卫星终端涌现

小型化、低功耗的卫星终端设备不断涌现。以国内卫星终端提供商研发的一款新型卫星终端为例,该设备在集成4G智能手机、IP67三防手机、公网对讲机、4W数模一体功能的同时,功率范围为1W~4W,并且具备更强的信号接收和处理能力。

在物联网技术的传感器方面,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精度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的数据,2024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美元,且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长率。

在数据处理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海量物联网数据能够得到高效处理和分析。例如,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卫星物联网采集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趋势。

(三)政策支持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卫星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1、中国

我国政府同样高度重视卫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将卫星物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卫星物联网建设,推动卫星通信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如江苏省设立了5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卫星物联网等相关项目的落地和发展。

2、美国

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积极推动卫星频谱资源的合理分配,为卫星物联网的发展提供频谱保障。同时,美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卫星物联网项目。例如,对从事卫星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企业,给予最高可达项目总投资30%的财政补贴。

3、欧洲

在欧洲,欧盟制定了“数字欧洲计划”,其中明确将卫星物联网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欧盟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欧洲企业在卫星物联网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创新项目。例如,在2024年,欧盟为卫星物联网相关项目提供了5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三、重要性

(一)全球覆盖

卫星物联网凭借独特优势,全方位推动社会多领域发展。在全球覆盖层面,其通过卫星构建起无缝通信网络,让偏远山区、无垠海洋、广袤沙漠不再是通信孤岛。

以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为例,诸多村落因地处偏远,地面网络难以企及,而卫星物联网介入后,当地居民能便捷接入网络,获取教育、医疗等资源,加速了区域信息化进程,促进全球信息化均衡发展。海上作业船只借助卫星物联网,实时回传航行数据、气象信息,保障航行安全;航空航天领域,卫星物联网为飞行器提供稳定通信,助力飞行任务顺利开展。

(二)应急通信

应急通信场景下,卫星物联网堪称“生命线”。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来袭,地面通信设施常遭受重创而瘫痪。如2024年某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震后地面网络全面中断,卫星物联网迅速响应,快速搭建应急通信链路。救援队伍借此及时向指挥中心反馈受灾情况,调配物资,开展救援行动,保障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大大提升救援效率,挽救众多生命财产。

(三)行业赋能与国家安全

从行业应用拓展与国家安全视角看,卫星物联网赋能众多行业实现数字化飞跃。

1、智能交通

车辆借助卫星物联网实现精准定位与实时路况反馈,缓解交通拥堵。

2、智慧能源

偏远油气田设备通过卫星物联网远程监控,优化能源生产与管理。

3、国家安全保障

军事通信依托卫星物联网确保战时通信稳定;边境监控利用其实现全时段、广覆盖监测,及时察觉异常。

4、海洋维权

借助卫星物联网追踪船只动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全方位提升国家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

四、关键技术

卫星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涵盖通信、传感、组网以及数据处理等多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协作,共同支撑起卫星物联网的运行。

(一)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拥有L频段、S频段、C频段、Ku频段、Ka频段等。

L频段传播特性佳,适用于低数据率物联网应用,数据传输稳定;Ka频段带宽资源极为丰富,可满足大数据量传输需求,但受雨衰等因素影响较大。

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等。这些技术实现多个物联网终端在同一卫星信道上的复用传输,显著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

调制解调技术例如相移键控(PSK)、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在发送端,它们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卫星信道传输的模拟信号;在接收端精准解调,保障通信信号准确传输。

(二)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类型涵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敏锐感知物理世界的各类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鉴于卫星物联网终端多采用电池供电,低功耗成为传感器的必备特性,以此延长终端设备使用寿命。

通过整合不同类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能够更全面、精准地获取环境信息,有力提升物联网应用的可靠性与智能化程度。

(三)卫星星座组网技术

依据应用需求与覆盖范围,合理规划低轨、中轨、高轨等卫星星座布局,精确确定卫星数量、轨道高度、轨道倾角等关键参数,这直接关乎卫星物联网的覆盖范围与服务质量。

建立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实现卫星之间高效的数据传输与信息交互,大幅提升星座整体性能与灵活性,对卫星的轨道、姿态以及通信链路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卫星物联网稳定运行。

(四)网络协议与数据处理技术

需制定适配卫星通信长时延、高误码率特点的网络协议,包括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等,以保障数据在复杂通信环境下可靠传输。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海量物联网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分析与挖掘,提取有价值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五、总结

卫星物联网作为融合卫星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网络体系,意义重大。它借卫星链路打破地面网络覆盖局限,实现全球互联互通。

其兴起源于需求驱动,各行业对物联网需求爆发,传统地面物联网难以满足偏远地区等场景需求;技术进步,像卫星通信突破、发射成本降低、终端设备小型低功耗化及物联网相关技术发展提供支撑;政策支持,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其重要性体现在全球覆盖促进信息化均衡、应急通信保障救援、赋能行业数字化、保障国家安全。

关键技术涵盖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传感器技术感知信息,卫星星座组网技术规划布局与管控,网络协议与数据处理技术保障数据可靠传输与价值挖掘,共同支撑卫星物联网高效运行,为各领域带来革新与发展机遇。

参考资料:

[1] 王飞鹏。一文看懂卫星物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发展态势及主要障碍[J]. 物联网智库,2023-12-08.

[2] 周文东. LoRa 体制低轨卫星物联网场景下的上行接入性能分析以及终端参数配置方法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9).

[3] 回声星公司订购28 颗S 波段物联网卫星,进军全球物联市场[J]. 物联网观察,2023-02-07.

[4] 俄罗斯推出国内首个卫星物联网标准[J]. 通信世界网,2024-08-13.

[5] 孙洪波,于碧鲲,张更新,等。卫星物联网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J]. 通信学报,2022, 43 (11): 194-208.

[6] 王莉,王强,刘南杰,等。卫星物联网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 通信技术,2021, 54 (7): 1623-1628.

[7] 朱宇,陈章,王中阳,等。卫星物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J]. 电信科学,2020, 36 (8): 104-111.

[8] 刘畅,李建东,盛敏,等。卫星物联网发展现状与挑战[J]. 中兴通讯技术,2019, 25 (4): 30-34+42.

[9] Liu, Y., Zhang, Y., & Wang, C. (2023). Satellite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 on Architectures,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 10(12), 10737-10757.

(部分图文来源为互联网,侵删)

0 阅读:3

星瞰物联

简介:聚焦卫星物联网,拆解复杂技术结构,了解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