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5年3月15日12时1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天雁23星。此次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遥感卫星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也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应用能力。
图源中新网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代号CZ-2D)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款二级常规液体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3吨,具备多星发射能力,以高可靠性、经济性和任务适应性著称,被誉为“金牌火箭”。自1992年首飞以来,它已执行近百次发射任务,成功率极高,成为我国航天发射的中坚力量。2023年曾创单次发射41颗卫星纪录。其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适配不同卫星尺寸,2024年通过复合材料整流罩应用提升包络空间。
本次任务首次采用射程抛罩技术,相比传统定时抛罩,整流罩落区纵向范围缩小约20公里,提升落区安全性。
四维高景三号02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的高分辨率宽幅光学卫星,运行于5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性能指标在商业光学遥感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以下技术亮点:
1、高分大幅宽。卫星具备130公里超大幅宽,利用大视场光学成像手段,单轨可覆盖面积是传统高分卫星的10倍,大幅提升全球基础影像快速更新能力。
2、九谱段遥感。卫星配置9个成像波段,在常见全色、红、绿、蓝、近红外波段基础上,新增沿海气溶胶、黄、红边和近红外2等4个波段,可服务林地分类、植被监测、农作物估产、国土资源调查等多种定量化应用场景,大幅提升卫星智慧遥感能力。
3、高密度压缩存储。卫星采用高能效比高算力处理平台与大容量固态盘集成设计技术,实现超海量遥感数据的实时压缩与存储,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功耗和重量。
4、高速高阶相控阵传输。卫星采用高阶调制相控阵天线技术,实现了双通道高速数据传输,提升星地链路带宽,满足星上载荷数据高时效回传需求。
5、星上智能化应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智能目标识别等方式实现卫星智能化赋能,提升卫星自主运行能力和星地时效性,满足无依托条件的最优成像。同时,卫星具备星上自主快速图像处理能力。
天雁23星主要用于获取多光谱图像以及目标区域视频数据,为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提供图斑变更底图。这一功能将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助力我国国土资源保护和利用。
天雁23星(崇明一号卫星)由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获取全色图像、多光谱图像及目标区域视频数据,为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提供图斑变更底图。推动上海市崇明区建立空天地立体管控体系,实现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大数据体系。3月16日,喀什卫星地面站已成功接收该星首批影像数据,进入在轨测试阶段。
此次发射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4次飞行,展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四维高景三号02星与01星成功完成组网运营后,将形成更高效、可靠的协同体系,数据获取能力将从我国重点区域年度覆盖提高到主体范围半年覆盖、重点省市域季度与月度覆盖,大幅提升区域覆盖订单市场服务能力。天雁23星的发射则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卫星通信和国土资源动态监测领域的技术能力。
此次发射任务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实力,也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四维高景三号02星和天雁23星的投入使用,我国在航天技术应用和服务方面将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