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60万美元的“鸡肋”直升机?法国暗笑中国吃亏,中国却玩出花!

小旭阅览趣事 2025-03-26 09:30:48

文|三月

编辑|三月

前言

在现代战争和救援行动中,直升机是不可或缺的“空中多面手”,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这一领域却存在明显短板。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直-5停产、直-6和直-7项目失败,我国亟需一款新的直升机。然而,当时的国产技术尚不成熟,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进口。

于是,中国从美国和法国引进了一批直升机,其中美国的黑鹰被誉为“空中猛兽”,而法国的海豚却一度被认为是个“鸡肋”选择——贵、轻、用途有限,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中国被法国人“坑”了一把。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当年被嫌弃的“海豚”,如今竟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直升机家族之一!那么,这款直升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逆袭之路?

“鸡肋”直升机的引入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直升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急需新型直升机填补空白。此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为我国引进西方直升机提供了契机。

1979年,三机部组织直升机考察小组,前往美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考察。

当时,美国贝尔公司的212直升机、法国航宇工业公司的“海豚”直升机、美国西科尔斯基公司(其黑鹰直升机后来被我国购买24架)以及美国休斯直升机公司的产品参与了竞争。

最初,我国倾向于美国贝尔公司的212直升机,这款直升机在越南战场表现出色,我国于1979年初以900万美元购买了4架。

但在进一步谈判引进技术时,美方漫天要价,提出诸多苛刻条件,且不同意转让技术,谈判陷入僵局。

这时,法国主动推销“海豚”直升机。“海豚”直升机采用了80年代的先进技术,相比70年代技术的贝尔212,在性能上更具优势,最终我国将目光锁定在了“海豚”直升机上。

确定引进“海豚”直升机后,中方与法方展开了艰难的谈判。

法国宇航公司起初报价高于美国贝尔公司,且对技术转让持谨慎态度,毕竟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谁都不愿轻易拱手让人。

但中方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继续与美方接触,这让法国感受到了竞争压力。

在后续的谈判中,法方多次降价,前后共进行了8次。同时,中方坚持要求转让技术,经过9轮艰苦谈判,法方最终同意向中国转让“海豚”直升机的生产技术,包括全套设计图纸、全部生产技术文件,以及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除技术转让外,出口权也是谈判的关键。中方坚持在引进生产技术后必须拥有出口权,这一要求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因为培养一个竞争对手不符合法国的利益。但中方寸步不让,将“获得出口权”作为合同能否签字的关键条款。

经过多轮讨价还价,法国最终做出让步,同意中方具有向亚、非地区(除法语国家外)出口的权利。

1980年7月2日,中法双方签订合同,中国以746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50架“海豚”直升机和发动机整机,以及阿赫耶1C发动机生产许可权和“海豚”直升机生产技术。

7460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而且“海豚”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只有4吨左右,执行任务范围有限,被许多国家的军队视为“鸡肋”。这一购买行为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质疑和嘲讽,不少人认为中国花了冤枉钱,被法国“坑”了。

西方媒体纷纷报道,认为中国在直升机引进上做了一笔亏本买卖,购买了一款性能不佳、用途有限的直升机。

国内也有部分人对这一决策表示不解,质疑为何花费如此高昂的代价购买这样一款看似不起眼的直升机。

但中国决策者有着更长远的考量,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直升机本身,更是其背后的技术潜力和发展前景。

1980年,中航技公司与法国宇航公司及透博梅卡公司正式签订海豚直升机与阿赫耶发动机的制造技术转让合同,由航空工业哈飞及其他厂商联合制造直-9。

这一合作标志着我国直升机国产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国产“海豚”的华丽转身

在技术引进初期,我国面临诸多挑战,从生产工艺到材料技术,都需要逐步适应法国的标准。但凭借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1983年,直-9列入我国装备序列,开始了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初,直-9的国产化率较低,大量零部件依赖进口。但随着国内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速。

到1992年,国产化直9A100号机首飞成功,国产化率达72%,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直升机制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够独立生产出符合标准的直升机,不再依赖国外进口。

直-9W家族是侦察型直-9的代表,广泛应用于海航和陆航。其具备出色的侦察能力,能够快速获取战场情报,为作战决策提供重要支持。随着“察打一体化”理念的发展,直-9WZ型号应运而生。它不仅承担侦察任务,还肩负校炮重任。

在战场上,炮弹的精度直接影响作战效果,而直-9WZ通过先进的设备对火炮弹道进行校准,大大提升了炮弹的命中率,增强了部队的火力打击能力。

直-9WA是直-9武装型号的佼佼者,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弯曲翼设计。这一设计优化了直升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使载重更大,能够搭载更多的武器弹药。

直-9WA可挂载多种武器,如红箭-8或AKD-9型反坦克导弹,具备强大的反坦克能力,能够对敌方装甲目标造成巨大威胁。

还可携带TY-90空空导弹,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在战场上能够应对多种威胁。它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陆军的空中作战能力,为陆军的机械化作战提供了有力的空中支援。

直-9S作为救援型号,在应急救援和海上搜寻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配备了探照灯、光电探测设备、大型救援绞车等专业搜救设备,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发现目标并实施救援。但由于直-9本身体量较小,无法搭载完善的医疗设备,如输血设施、转运呼吸机等,这使得它在执行救援任务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承担应急救援任务,为后续的专业救援争取时间。

直-9C/D是海军重要的反潜直升机,装备了拖拽式声呐,能够快速展开反潜任务,对水下潜艇进行搜索和定位。

此外,它还能装备反舰导弹,具备一定的反舰能力,实现了一机多用。在我国海军舰艇编队中,直-9C/D与其他舰艇协同作战,形成了有效的反潜、反舰作战体系。

特别是与1300吨的056型护卫舰搭配,直-9C/D能够充分发挥其体型小的优势,在056型护卫舰有限的甲板空间上起降,为护卫舰提供了重要的航空反潜力量,提升了我国近海防御的能力。

衍生型号的惊喜

在直-9的基础上,中国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推出了直-19这一令人瞩目的衍生型号。直-19的出现,不仅是直-9家族的重要拓展,更是中国直升机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直-19采用串列式座舱布局,这种布局优化了飞行员的视野,使前后座飞行员能够更好地协作,提高了作战效率。

其配备的四叶复合材料旋翼,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低的重量,提升了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和机动性。函道式尾桨则降低了直升机的噪音和雷达反射面积,提高了其隐蔽性和生存能力。

在武器装备方面,直-19毫不逊色。它拥有4个武器外挂点,可挂载多种先进武器,如蓝箭-9空地导弹、天燕-90空对空导弹、57毫米航空火箭、12.7毫米机枪吊舱等。

这些武器使直-19具备了强大的对地攻击和对空作战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应对各种威胁。

例如,蓝箭-9空地导弹具有高精度和强大的杀伤力,能够有效打击敌方坦克、装甲车辆等目标;天燕-90空对空导弹则赋予了直-19在空战中的优势,使其能够对敌方直升机等低空飞行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直-19还装备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包括综合火控系统、显示系统、电子战系统等。这些系统的集成,使直-19具备了高度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能够实现对目标的快速探测、识别和攻击,同时提高了直升机的战场生存能力。

例如,其综合火控系统能够实时处理各种传感器数据,为飞行员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实现对武器的精确控制;电子战系统则可以对敌方的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和压制,保障直-19的安全。

直-19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直升机的种类和功能。它与直-10形成了“高低搭配”的组合,直-10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承担着主要的攻击任务。

直-19则以其灵活的机动性和侦察能力,为直-10提供情报支持和战场侦察,两者相互配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结语

从当初高价引入法国海豚直升机时的质疑声中起步,到如今直-9家族兴盛、直-19惊艳登场,中国直升机发展历程满是科技创新的印记。

技术引进,让我们快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但自主创新,才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研人员凭借智慧,在直-9国产化中攻克重重难题,实现从消化吸收到改进创新的飞跃,开发出众多适配国情的衍生型号。

展望未来,科技浪潮奔涌,中国航空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秉持自主创新精神的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直升机等领域持续突破,为国防安全与国家发展添砖加瓦,在世界航空舞台上大放异彩。​

0 阅读:53

小旭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