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微课堂】打造阅读心理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

育儿杂志知识 2024-08-09 12:38:57
这里所讲的是阅读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家庭中一种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家庭成员对早期阅读有一个科学的、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表现出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也就是说,父母要从心里真正地喜欢阅读,这是首要的、最根本的“环境”。没有这个前提“环境”,或者这个“环境”有偏差,其他的环境都不会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榜样的力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或者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在不遗余力地把父母的问题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生活里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千万不要小看孩子,更不要小看自己在生活中所传递的信息。如果想要让孩子爱上阅读,那么你一定不要每天抱着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刷朋友圈。就算你是在看电子书,也要让孩子明白电子书是一个什么概念。尽量在孩子面前多阅读图书,尤其是纸质书。

仪式感让阅读变得庄重而神圣

对于阅读的仪式感,我想这和我对于阅读的敬畏有很大关系。我喜欢在买到一本书后,打开书在第一页写上购买的地点以及时间。在互联网时代,每次写上诸如“购于北京首都机场”“购于香港”之类字样,更让我觉得时光于我而言,又慢了一些。小时候,我还喜欢为书包上好看的书皮,现在虽然不再有包上书皮的习惯,但有时会买书衣。当然,在阅读前洗手或者是擦手,是我一直保持的习惯。带孩子阅读时,我也会自然地把这些习惯教给孩子。

如何和孩子一起建立阅读仪式感呢?

创造好的阅读环境。

固定时间。

放下手机,全心陪伴。

播放与讲读内容相关的轻音乐。

父母需要让孩子去感受真实的物品,让孩子去摸一摸、闻一闻,甚至可以让孩子去尝一尝。甚至我们还可以每次在阅读前,放上一些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这样的仪式,其实都是给予孩子满满的幸福感。在阅读中坚持“四不”原则

不要过多提问:我分享过适时提问的方法,告诉大家如何做到有效互动、有效提问。但是问题不宜多,不要过多打断孩子的阅读节奏。尤其不要把提问当成考试,比如问孩子一系列的问题:“你看,这是什么?”“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的,我教过你。”“想想看,他对不对?”“他为什么这么做啊?” 很遗憾,这样的问题把阅读变成了考试,而不是轻松的阅读游戏了。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在于,大人把亲子阅读中大人和孩子的关系看成教与被教的关系。殊不知,亲子阅读中,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的、分享的,不是让父母站得高高地俯视孩子,也不是在用绘本教孩子知识。

不要过多比较:我们要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得不尽相同,所以,不要进行横向比较。你的孩子会些什么,我的孩子为什么还不会?你的孩子特别喜欢某一绘本,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这样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不留任务:阅读绘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为阅读留任务。读完《小蓝和小黄》后,你不一定就非得让孩子撕纸不可。虽然《小蓝和小黄》这本绘本最初就是李欧•李奥尼“撕”出来的故事,但是也要看孩子读完后是否想撕纸;读完《点点点》后,你也不一定就非得让孩子创作一幅点点点的画不可,尽管这本书真的很适合创作,但是,一切要视孩子的兴趣而定。

不要过早指读:在孩子3岁前,不要为了让孩子识字,而一个字一个字地指读。阅读的眼动研究发现,3岁及3岁前的孩子,无论是大人陪伴的阅读还是没有大人陪伴的阅读,他们对文字都没有兴趣,而是从图画里搜索信息。也就是说,大人点读不点读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绘本对孩子的意义在于那些会讲故事的图画,孩子的形象思维被那个具有情节的图画带动。在故事中,孩子可以尽情去想象,然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去关注角色,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图画里有什么好玩的。

有些时候,孩子的关注点和成人也不同,尤其是图画里很多小的细节,比如某个小虫子,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绘本当成识字的工具。到了识字敏感期的时候,孩子指着字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时,我们可以在告诉他的同时,和孩子一起猜图画上的字,一起玩识字游戏。

来源:《亲子》杂志社编辑:黄云越审核:曾 杨核发:王一木
0 阅读:2

育儿杂志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