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谈多方讨论模式下的教学评估创新

AI新技能 2025-03-17 13:21:03

‍‌‌‌‌‍‌‌‌‍‌‌‌‍‌‌‌‍‌‌‌‌‌‌‍‌‌‌‌‍‌‌‌‌‌‍‌‌‌‌‌‌‍‌‌‌‌‌‍‌‌‌‌‌‌‍‌‌‌‌‍‌‌‌‌‍‌‌‌‌‌‍‌‌‌‌‍‌‌‌‌‌‍‌‌‌‌‍‌‌‌‍‌‌‌‌‍‌‌‌‍‌‌‌作为从事MBA战略管理教学十年的教授,我一直面临一个教学挑战:在多小组、高强度互动的案例分析课堂中,如何精确捕捉并客观评估每位学生的认知贡献与思维发展。

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困境

MBA案例教学作为实践型商业教育的核心方法,其优势在于模拟真实决策环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然而,当30余位学生同时分组讨论华为国际化或阿里数字化转型等复杂案例时,传统教学管理手段面临明显局限:

教师注意力分散,无法同时深入多组讨论

观点捕捉不全面,易遗漏关键思路转折

评估依据不充分,难以客观量化个体贡献

传统解决方案的效能分析

为应对上述挑战,我曾系统性尝试多种方法并分析其效能:

方法一:教师巡回记录

优势:直接观察互动动态

局限:覆盖面仅约20%,且难以同时记录与引导

方法二:助教分组协助

优势:提高覆盖广度

局限:评估标准不一致,质量参差不齐

方法三:分组录音设备

优势:理论上可全程记录

局限:后期整理工作量大,多人同时发言难以区分,设备可靠性成问题

一次战略竞争分析课上的经历尤为典型:某组录音设备中途失效,导致包含班上几位核心学生的完整讨论过程无法追溯,严重影响了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多模态采集解决方案的价值

近期,我院引入了"慧智空间基站"系统,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了我长期面临的几个核心教学痛点:

多源数据同步采集:系统能够同时记录多个讨论小组的对话,解决了我无法同时关注全班的难题

发言者识别与分轨:能够区分不同学生的发言,即使在热烈讨论中也能清晰辨别各自的贡献

稳定性与可靠性:工业级设备的稳定运行,摆脱了消费级设备容易断电、故障的问题

教师工作流程的实质改变

这套系统为我的案例教学带来了具体的工作流程改变:

课前准备更有针对性:不再需要安排复杂的录音设备和助教分工

课堂引导更加从容:可以专注于讨论引导和点拨,而非疲于奔命记录要点

课后复盘更为高效: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整理零散笔记或听完整段录音,可以直接查看关键讨论片段

教学管理的方法论思考

这一系统启发我对案例教学方法的重新思考:

过程性评价的可行性:有了完整记录,让"重视过程"不再停留在口号层面

关注"安静智慧":能够捕捉到那些不善于在大组表达但在小组中有深刻见解的学生

公平公正的评估基础:减少"印象分"偏误,为学生提供更客观的成绩评定依据

在多小组、高互动的案例教学环境中,精确捕捉并评估每位学生的认知贡献长期以来是一个方法论挑战。"慧智空间基站"这类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更全面地捕捉课堂讨论的价值。

作者为商学院战略管理教授,主讲MBA案例教学

0 阅读:0

AI新技能

简介:学习AI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