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风华正茂、清纯美丽的27岁北京女记者,另一位则是满头银发,学问渊厚的63岁科学家。
两人相差整整36岁,在许多人眼中,科学家作为女记者的父亲都绰绰有余。
然而,命运之神却让这两人走到了一起,成为携手同行的恩爱夫妻,共同度过了27年的岁月。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科学家去世后,这位女记者才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
两人是如何相识相爱?科学家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时间回到1984年全国两会,27岁的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受到社里指派,前往采访陕西代表——科学家杨南生。
起初,张严平认为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人物采访,就和她过去的许多采访任务一样。但没想到,这次采访竟让她遇见了人生的另一半,谱写了一段至真至美的爱情佳话。
张严平敲响了杨南生的房门,白发苍苍的杨南生打开了门,拖长了音调,像长辈开玩笑逗弄小孩般笑着说:“哦,是记者同志啊,请进来吧。”
这半玩笑的风范,让张严平瞬间卸下了心防,她原以为这位年长的科学家肯定是古板无趣的。
然而,随着采访正式开始,张严平又陷入了困境。
杨南生是火箭方面的专家,而他的工作内容由于保密要求无法详谈,这使得采访进行得磕磕绊绊。眼看采访难以继续,张严平不禁皱起了眉头。
或许是察觉到了她的为难,杨南生话题一转,莞尔一笑:“你们80后,喜欢什么音乐和书籍啊?”
在谈及她热爱的艺术话题时,张严平的兴趣被激发,与杨南生聊得热火朝天。
他们聊起贝多芬的音乐、舒婷的诗,以及中外经典名著和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等,越聊越投机。
不知不觉间,两小时匆匆流逝,而彼此却仍意犹未尽。
分别时,张严平心底萌生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感觉,渴望能再次见到杨南生,与他进行这样的心灵对话。然而毕竟是初次相识,她并未多想。
然而有时候,命运的安排确实难以捉摸。几天后,他们在代表团驻地再度相逢,杨南生满脸慈祥的笑容,打趣道:“记者同志是不是又来采访了?”
这次,张严平并无采访任务,他们无拘无束地畅谈,愈谈愈欢。她被杨南生的渊博才学和幽默风趣深深吸引,主动索要了他的通信地址。
从此,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仅仅两年间,他们之间的信件便超过了数百封。
慢慢的,他们成为了彼此心灵的依托。
“在那些分隔两地的日子里,写信、读信、等待回信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也夹杂着淡淡的忧伤。”张严平回忆道。
在这过程里,张严平渐渐了解杨南生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他过去带有遗憾的那段婚姻。
杨南生出生于1921年,来自福建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家庭背景让他从小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环境,养成了聪明好学的品格。在中学毕业后,杨南生成功考入了西南联大。
1947年,杨南生获得公费机会,远赴英国,在曼彻斯特大学完成深造,并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卓越表现,教授提供了丰厚条件,希望他能留下。然而,对杨南生来说,报效祖国的理想远比留在国外的优越生活更为重要。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中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国家服务的事业中。
结婚后,杨南生和他的妻子共育有一双儿女,全家生活安宁幸福。
事业上,他则把心血倾注到我国固体火箭的研究中,成为该领域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成功研制了首枚可返回的固体火箭,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虽然在专业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是杨南生对个人荣誉和职位升迁等事务漠不关心。这种态度使得他没有获得像“两弹一星”功臣或中科院院士那样的荣誉称号,最后甚至被调往陕西。
虽如此,他依旧保持乐观,为能够从事自己的热爱工作而感到满足。他认为,能为祖国的强盛奉献力量,便已经无憾于心,其他荣誉不过是身外之物。
不幸的是,1980年,杨南生的妻子因癌症去世,从此他孑然一身,直到张严平的出现。
张严平出自山东沂蒙的一个军人世家,她自幼在学业上表现卓越。1982年,张严平以优异的成绩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并被分配到北京的新华社,成为了一名记者。
遇到杨南生之前,27岁的张严平对于感情还是一片空白。
相识两年后,张严平坚信杨南生就是她一生所爱的那个人。面对父母的极力反对,她毅然放弃北京的安稳生活,选择奔赴陕西,执意要和杨南生在一起。
1986年,在无法阻挡的世俗偏见中,两人决心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尽管没有婚礼,没有婚宴,也没有父母的祝福,但在陕西杨南生那简陋的居所中,张严平却感到心满意足,十分开心。
那时,张严平已经29岁,而杨南生则年届65,两人年纪相差36岁。这巨大的年龄差距并未成为他们相爱的阻碍,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心灵契合的爱人在一起,无论生活的条件多么困窘,每一天都是甜蜜而温馨的。
结婚以后,为了支持妻子的职业生涯,杨南生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工作调回北京。两人住在单位老旧院落中的简陋单元房里,生活物质上并不丰富。但因为心中有爱,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且富有。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相互体贴、彼此关怀,携手走过了27个春秋。直到2013年3月5日,92岁的杨南生在宁静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爱人的逝去让张严平感到无比的痛苦,望着空荡荡的房屋,她久久难以从失去的阴影中走出,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为了缅怀丈夫,追寻他过去岁月的足迹,张严平踏上了一段重温杨南生奋斗曙光的旅程。
随着逐渐深入地了解,张严平逐渐发现,杨南生竟是那样卓越的专家。
他曾经参与过“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是中国火箭技术的开创者,甚至曾得到周总理亲笔签署的任命书。
他一生隐藏埋名,默默无闻地在戈壁荒漠中耕耘,为中国的固体火箭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奉献了巨大心血。
随着对丈夫事迹的深入了解,张严平愈加敬佩和仰慕他。
“我不知道,如果早知你有这样传奇的一生,我还有没有胆量嫁给你?”张严平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为了表达对杨南生深刻的怀念,她在七年多中,通过每天写日记的方式,与丈夫进行心灵的沟通。
时光流逝,她竟足足写满了76本日记,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了她的思念。
2021年,张严平出版了回忆一生挚爱的书籍《君生我未生》,这本书是对他们不渝爱情的生动记录。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是他们的现实。但即便如此,两人却却君不恨我生迟,我亦不恨君生早,他们的际遇仿佛正是最好的安排。
穿越36年岁月长河的浪漫动人爱情,使被物质世界束缚的人们再次看到了爱情那最纯粹美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