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军阀没有出现高质量群雄势力?

长江有大中 2024-08-01 12:19:01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军阀没有出现高质量群雄势力?

并不是,从1912年到1928年,北洋军阀大体上来说经历了三代,而且到了第三代普遍都很强(其实整个民国分为五代)。

而且还有一个结论是:凡是蜕变慢了一拍的往往会被吊打,没完成蜕变的会被对方打出史诗级。

第一代,以袁世凯和段祺瑞为代表,特征是清朝旧官僚中的能吏,江南冯国璋、东北段芝贵、徐州张勋、陕西陆建章等人都算,继承清朝旧时代权威,这一代人基本特征是资历很老,有一定的实干能力,各种行政事务井井有条。这些人在排除八旗那群废物以后通过纵横捭阖组建出一个全国政府,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优化版的清朝政府,他们曾经在1895年到1920年期间大放异彩,通过各种宫廷斗争和阴谋把对手玩的一愣一愣的。很不幸的是当以吴佩孚为代表的第二代实干派掀桌子,他们基本束手无策。

第二代,以吴佩孚为代表,特征基本上属于第一代中特别下沉基层(吴佩孚,冯玉祥),特别注重并且擅长搞经济和地方建设,山西阎锡山、东北张作霖、贵州周西成、广东陈炯明、湖南赵恒锡、四川两刘(刘湘刘文辉)、云南唐继尧等等。这一代人,普遍来说,资历一般,和军队关系紧密,愿意花时间去建设自己的基本盘。他们的主要口号基本上就是用“忠孝礼节,造福乡梓”来笼络人心和队伍。

按照中国的传统争霸模式,基本上就是第二代各自巩固根据地,然后开始全国吃鸡大赛,没出意外的话,这一代人将会角逐出新王朝领导人。

问题是出了意外。西方各种思想浪潮一浪接一浪的打过来,中国处于“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亡国危险之中。第二代通过旧的口号和思维打造出来的军政集团和军队往往内核还是一只脱胎于湘军模式、以人际关系和乡土情怀组建的集体,内部良莠不齐。在全国有识之士很清楚旧的方法和措施基本上不能拯救中国的时候,这一套很难汲取全国最优秀的力量。

第三代:主要是第二代中一些特别优秀,特别有理想的人,引入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经验,并在其管辖区域实行彻底的一体化军政手段,而打造出来的党政军一体化集团。

典型例子:李宗仁为代表的新桂系,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党为代表的广东革命政府,龙云为代表的新滇系。

这一代人往往上台形式特别激烈,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第二代的中佼佼者,通过背叛,背刺等一系列手段,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垮了原本看起来庞然大物的第二代军政集团,并在内部实行彻底的军事改革,战斗力相当彪悍。典型特征就是,这一代人,普遍实现了地盘内的彻底改革,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和行政里面,军队组成符合现代军队特征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关系和乡土情怀。

冯玉祥通过背刺吴佩孚起家,他属于第三代里面带着第二代印记最深的,军队管理能力属于第三代,政治能力纯纯的第二代。北伐期间的山东战场,张宗昌的军队在奉军里面是仅次于郭松龄的存在,被在具有极大优势的情况下被冯玉祥反复吊打。

新桂系:起家不过是李白黄三巨头各带领一两个不愿意跟陆荣廷混的营,兵力不过几千人,但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打败旧桂系,并打败旧滇军十万大军。

广东政府:核心武力不过黄埔军校生两千人,打名声不错的陈炯明几万大军也是一天搞定。

龙云为代表的新滇军则是实在不愿意陪唐继尧胡闹下去,赶唐继尧下台的。当然效果也很好,旧滇军十万大军打不过新桂系李白,但是新滇军组成的60军,在抗日战争差不多算装备精良战斗力高的了。

失败的换代例子:郭松龄背刺张作霖,兵败被杀,后果就是没有完成蜕变的以兵强马壮著称的奉军(或者叫东北军)沦为被第三代刷经验用的经验包。而郭松龄在盟友背刺、军心崩溃、后勤崩溃的情况下打得奉军满地飞奔的情况,基本上可以预示没有完成蜕变的东北军将会是什么下场。

山西的阎锡山这个时候理论上应该是傅作义、徐世昌这种典型第三代人物上台,但是阎锡山作为第二代干的实在太出色,导致傅作义和徐永昌被迫离开晋军,傅作义所属的绥军和阎锡山直接指挥的晋军战斗力差距之大,了解解放战争史的人都知道。

第三代人物建立起来的军队,普遍战斗力不弱,可以和日军,红军,解放军打得有来有回。而第二代的军队,差不多将在1926年到1936年这段时间反复被第三代摩擦。







0 阅读:13

长江有大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