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席卷天下,塞外边陲动荡不安,战火纷飞是主旋律,同时也是一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幽州,一个是"和辑戎狄"的皇室宗亲刘虞,一个是威震鲜卑白马将军公孙瓒。刘虞时任幽州牧,是公孙瓒的顶头上司,他们曾在一起并肩战斗过,先平定了张纯作乱、又镇压30万青州黄巾军,两人一出手就立下不小的功劳。如果老好人刘虞和白马勇将公孙瓒一直走下去,未来的几年里一定能大有作为,但是他们还是分道扬镳反目成仇了,公孙瓒最终杀死了刘虞自立为一方军阀。什么原因让他们之间非得你死我活呢?
1、 他们之间的矛盾早已有之,对待戎狄的态度截然不同。
随着黄巾起义的爆发与边章韩遂作乱,东汉遍地起狼烟,没有一点点净土,幽州边塞的鲜卑、乌桓部落也趁机蠢蠢欲动,后来汉奸张纯(原中山相)投奔鲜卑自立为天子,常常带领鲜卑骑兵南下抢劫。这时候东汉政府开始实行州牧制度,刘虞被汉灵帝任命为幽州牧,掌管着幽州的军政大权,相当于幽州的一把手。而此时的公孙瓒早就威震边塞,他率领自己最得意的特种兵白马义从,曾经一度压制鲜卑不敢越境一步,是幽州一带响当当的人物。
针对这次张纯与鲜卑作乱,公孙瓒与上司刘虞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刘虞决定采用怀柔政策,派出使者向鲜卑等部落宣扬一系列政策,只要放下武器乖乖听话咱们还是好朋友,什么互市交易照常进行。公孙瓒什么人,他是一个勇将只相信自己的拳头,跟异族讲仁义那就是养虎为患,这里公孙瓒还有一个私心,如果只讲仁义自己岂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不能眼看着刘虞立功与升官发财,所以他坚决反对刘虞这一做法。公孙瓒居然派人刺杀鲜卑使者,公然阻止刘虞实行怀柔政策,但刘虞是有名的老好人,公孙瓒离间失败。这一件事他们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裂痕。
2、 出身不同,决定他们之间没有相同的价值观
公孙瓒出身辽西郡大族,出身并不是很高,年轻时任郡里门下书佐,就是一个小小的文职人员而已,所以混到一个将军实在是不容易,他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想混到高层的圈子,他手下有一支战无不胜的白马义从军,办事只相信武力。
刘虞出身就不一样了,他出身皇族,其5世祖是东海王刘强。刘强就是当年刘秀与郭圣通的儿子,他可是当过太子的人,因为刘秀太爱阴丽华了,索性就废了刘强的太子位,所以刘虞也是正儿八经的皇族后裔。刘虞作为皇室宗族,对朝廷忠诚无二。
刘虞是想办法保住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公孙瓒是想办法升官发财,他们之间的价值观与理想是截然不同的,把他们放一起共事,不像一路人,时间长了不出事才怪呢?
3、 关东开始割据,刘虞无动于衷,公孙瓒野心膨胀
时间来到董卓乱政时期,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讨董集团形成,实际上刘虞与公孙瓒并没有参与这件国家大事。刘虞是上司,我们有理由相信是他决定不参与讨董联盟的。这个时代是三国的开端,是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刘虞不想参与,不代表公孙瓒不想参与,他被上司深深的压制。这个时代,你不出去惹事不代表人家不来惹你。
这不30万黄巾军在青州混不下去了,他们决定北上冀州、幽州作乱,主动来惹公孙瓒的麻烦。公孙瓒确实有两下军事才能,他大破30万黄巾军,名声大振响彻中原。立此大功,公孙瓒立即占了一部分青州、幽州、兖州、幽州,野心急剧膨胀。乱世出英雄,谁不想要这大好河山呢?于是公孙瓒开始参与国家大事,与众军阀们逐鹿中原,但是呢,身后有个上司总是出来反对他。
.在刘虞的眼里,公孙瓒就是一个脱缰的野马,越来越难以约束,他们俩心照不宣迟早得有一战。直到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孙瓒不经过上司的同意,主动挑起介桥之战,结果白马义从全军覆没。
刘虞不论对待平民还是豪强,都非常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赢得了一个老好人称号,但他的能力还是差了点,乱世之中也不能一味的讲仁义。公孙瓒失败后,刘虞只看到了老百姓受苦受累,但他忽视了战争的作用,只有战争才能结束乱世,仁义那一套行不通。
于是刘虞准备教训一下这个不听话的小弟,刘虞不愧是大好人,他去攻打公孙瓒约束手下不准放火,不准践踏农田,不准这不准那的,白白浪费战机,结果反而被公孙瓒俘虏。公孙瓒一向受够了这个上司的约束,所以杀死了刘虞,公孙瓒一下成为三国初期最有实力的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