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都有肠道息肉,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有肠道息肉。出现肠道息肉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着呢规划组昂。
这些症状在上厕所的时候比较明显,但这需要看自己能不能发现:
1、大便形状改变
平时正常的大便应该是圆条形状的,大便干燥可能是羊屎蛋形状,偶尔几次是没事的。
如果肠道里长了息肉,空间就会变小,大便在排出来的时候就会被挤得特别细,还有可能完全堵住,导致便秘拉不出。
经常便秘的人,一定要注意检查一下肠道。

2、排便肚子疼
肠子里的息肉长大了,会影响肠子的正常蠕动。每当肠道蠕动的时候,都会扯到息肉,让人觉得疼痛。
在上厕所的时候,大便会对肠道造成挤压,也会导致疼痛。有时候可能导致剧痛,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痛去医院,才发现自己长了息肉。
3、大便里有血
肠子里的息肉可能会让肠子里的血管破裂,导致大便里带血。有时候出血量很小,正常排便肉眼看不见血,这时候可以进行粪便隐血检查。
如果息肉导致的出血量比较大,甚至息肉发炎还会导致脓液的产生,那么拉出来的大便就会有黏液和血的混合。
与痔疮造成的血液不同,肠道息肉造成的血便会让血与粪便充分融合,而痔疮的血浮于大便表面。

4、贫血
有些人可能没注意自己的大便颜色,没发现自己便血,但是便血次数多了,身体里的血就会慢慢流失,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比如脸色苍白,没精神,浑身没劲等症状。
好好的肠道,为什么会长息肉?肠道息肉的出现,有很多种原因:
1、遗传因素
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加德纳综合征、MUTYH相关性息肉病、波伊茨-耶格综合征以及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遗传病,会增加患结肠息肉的风险。
2、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高脂肪饮食和叶酸摄入不足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患上肠息肉的风险。
有研究显示,每天饮酒3次以上的人患结肠息肉的风险较高。

3、慢性炎症
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也会增加患结肠癌的整体风险。
4、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和肥胖等代谢异常,就可能影响息肉的形成和复发。
5、年龄:大多数结肠息肉患者年龄在50岁及以上。
扩展:肠道息肉会癌变吗?了解了解大约有90%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
有研究显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是腺瘤发展而来的,也有研究显示,大约有15%到30%的结直肠癌是锯齿状息肉转变而来的。
而且,息肉的体积越大,转变为癌症的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

许多人都患有肠道息肉,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当肠道息肉出现时,会伴随大便形状的改变、排便时的腹痛、大便中带血以及贫血等症状。
肠道息肉的形成,大部分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炎症和代谢异常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肠道息肉存在癌变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结直肠癌是腺瘤发展而来的,锯齿状息肉也有一定的癌变概率。
所以,出现排便不顺利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
参考资料
[1]《身体有5种表现,或是肠息肉找上门了,及时治疗》.北青网.2022-12-27.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