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自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一系列围绕移民和选举的政策重磅出台,在美国社会掀起了惊涛骇浪,民众生活与政治格局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特朗普(资料图)
在选举政策方面,2025年3月25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选民在联邦选举登记投票时证明自己的美国公民身份。该行政令同时规定,各州不得统计在选举日后收到的邮寄选票,若有州不执行,或将面临联邦资金削减。白宫宣称,此举是为了 “防止外国人干涉美国选举”。然而,美国多数州此前并不要求选民提供公民身份证明,仅需签署公民身份声明。有调查数据显示,9%有资格投票的美国公民,约2130万人,没有“随时可用”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这意味着特朗普这一行政令可能致使数百万美国人无法投票,并且该行政令很可能面临法律挑战。
移民政策领域,特朗普上台伊始便雷厉风行。1月20日,他刚宣誓就职时,便撤销拜登78项施政方针,签署23条自己的行政令,其中边境移民政策的转变最为突出。他宣布南部边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授权美军介入移民执法,冻结美国难民接纳计划,废除出生公民权,暂停南方边境非法移民登记,终止拜登“抓捕即释放”政策,重启“留在墨西哥”政策。
特朗普(资料图)
在执行过程中,美国海关边境保卫局原本进行的庇护申请面谈被紧急取消,“CBP One”APP当晚下线。特朗普将美国海关边境保卫局和美国移民署的武装力量合并,并计划扩编近50%。这一系列动作引发诸多混乱,在驱逐移民的表格中,竟出现将人驱逐到“苏联”“南斯拉夫”的笑话。
在执法过程中,大量荷枪实弹的海军陆战队被部署到南方边境,取代海关边境保卫局人员巡逻。美国移民署在内陆的行动也十分暴力,棕色皮肤人群,从合法移民到美国公民,甚至美军老兵都有误抓风险。美国原住民保留地部落成员因证件组合不被移民署认可,险些被当作非法移民驱逐。此外,假冒移民署特工的犯罪事件频发,多个州出现假冒特工强奸妇女、提走犯人等案件。
在移民搜捕优先级上,拉美裔等棕色皮肤人群成为重点目标。加州柑橘林和中西部牛奶业因大量移民工人被查,生产遭遇困境。得克萨斯州一名11岁墨西哥裔女生,因害怕父母被移民署抓走,在寻求校方心理疏导无果后自缢身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英语白人非法移民,尽管存在违规行为,却未受到驱逐。
移民署还采取“诈骗式执法”,开具无效搜捕令,深入学校、教堂等地抓人。这一行为引发民间效仿,白人MAGA狂热分子假冒移民署人员威胁棕色皮肤移民。
美国(资料图)
特朗普推行这些政策,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美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通过将白人对就业的不满引向非法移民,塑造族群矛盾,能引导白人民粹情绪宣泄。另一方面,特朗普通过发布激进法令,试探联邦政府各部门的态度,甄别反对者,完成对新政府的服从性测试,进而实现为联邦政府扩权的目的。
然而,尽管特朗普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展行动,驱逐非法移民的实际成果却不尽人意。截至2月初,实际抓捕人数远低于预期,距离完成年度驱逐目标差距巨大。特朗普一系列围绕移民和选举的政策,不仅未能有效解决美国现存问题,反而使社会矛盾愈发复杂,撕裂愈发严重,美国社会的未来,依旧迷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