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发文说增程是「开倒车」,你认可他的观点吗?

十万和 2025-04-19 22:10:36

长城汽车高管穆峰在讲新款魏牌高山MPV的时候,称:作为一款MPV车型,理应有更强的动力储备和更稳健的动态行驶表现,所以Hi4性能版就被安排上了。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上增程,明明我们有更好的Hi4,为什么要开倒车呢?在该车发布之前,魏建军曾说发布会上不能有“吹牛皮”的情况;穆峰是主讲人,客观上没有以“1000万(以内)”或“500万(以内)”的文字去描述或定义该车,但是“用增程是开倒车”的描述是不是吹牛皮则见仁见智。不过这一句话确实是得罪了半个甚至大半个行业,难免令人想起数年前长城汽车高管李瑞峰对增程技术的评价,看起来如出一辙,都是不看好和贬低增程技术的观点。

增程式:从“技术弃儿”到市场宠儿的逆袭

2024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暴涨167%,74.9万辆的销量远超纯电与插混车型增速,理想、问界等品牌用数据证明“续航焦虑经济学”的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更断言,增程式是“最先进的技术路线”,其“油发电、电驱动”模式在零下20℃严寒中续航达成率比纯电高40%,成为北方用户刚需。

然而技术派的质疑从未停息。穆峰直指增程式本质仍是燃油依赖,发动机发电再驱动导致能量二次损耗,热效率仅47%的增程器相比Hi4多挡混联直驱模式存在先天劣势。大众前高管威德曼曾称其为“过时技术”,魏牌前CEO李瑞峰更直言“落后是行业共识”。这场“市场现实主义”与“技术理想主义”的碰撞,让增程式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争议。

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其次,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第三,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第四,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当日早些时候,一份疑似当天的会议纪要在业内疯狂流传。据悉,此次围绕测试、宣传、功能安全等维度提出多项强制性要求,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而此次会议旨在解决行业快速发展中暴露的测试风险、宣传误导、功能滥用等问题,推动产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不许讲什么1000万、500万最好的车这种浮夸的句子,一句吹牛皮的话都不能说!”

乐逗汽车注意到,魏建军前脚刚开完炮,后脚各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自媒体,便以此展开了新一轮的小视频对立“炒作”。

尽管大家伙儿也都知道,老魏的这番话有个前提,魏牌蓝山新车即将发布,魏建军这些片汤话是说给“自己人”听的,是对以穆峰为首的长城汽车营销团队,作的最高指示和表态。不是直接说给余承东、李想们听的。

魏建军直言“吹牛皮的话一句都不能说”,这不仅是给自家团队立规矩,更是在行业浮夸风盛行的当下,喊出“真实力才是硬道理”的口号!2️⃣ 总裁亲自督战:

穆峰作为长城汽车总裁,亲自监督发布会内容,意味着这场发布会将“干货满格”——从技术参数到用户体验,可能全是硬核干货!3️⃣ 网友监督机制:

魏建军还喊话网友“一起监督”,这波操作不仅透明度拉满,更让消费者对发布会内容充满期待——毕竟,谁不想看一场“没有套路”的发布会?

坦白说,不同技术路线各有优劣。 增程式简单易用,适合那些不想费脑子的用户;而多挡混动则在效率和驾驶乐趣上占优,但用车逻辑相对复杂些。

当然了,这事儿还有个商业层面的考量。长城已经在Hi4上投入巨资,短期内转向增程,意味着前期投入打水漂不说,还得重新投入研发增程系统,这成本谁扛得住啊?

不过对消费者来说,技术路线之争可能没那么重要,产品体验才是王道。你就说新高山这车怎么样吧?

作为一名混迹车圈20年的老兵,我个人认为增程式和插混技术确实很可能成为未来5-10年的主流选择。纯电动固然是远景目标,但市场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消费者也需要一个缓冲适应期。

眼下这个阶段,增程式车型兼顾了环保和实用,不正是最明智的选择吗?看来,下一个汽车行业的十年,混动技术很可能唱主角,而纯电动则需要更多时间和技术突破才能真正走向普及。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下买车,也许真该认真考虑下增程式这条路了。毕竟,能省钱、不焦虑、易上手,这三样好处谁不爱?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0 阅读:74

十万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