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人到中年后你会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绝对心动 2022-11-18 17:50:2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信奉着多子多福的观念,一个家庭的孩子数量越多,未来昌盛的概率也就会越大。

不仅如此,大家也普遍认为独生子女一个人成长太过于孤单,如果孩子能在前进的过程中拥有一个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他一定会比普通的孩子更加坚强,长大后也能多个依靠。

总体而言,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很多家庭都希望孩子多一点,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独生子女家庭往往会更加幸福。

而多子女家庭,虽然在赡养老人这件事上压力较小,可随着父母逐渐老去,财产的分配成为了横亘在眼前的巨大难题。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不乏见到因父母的赡养问题和财产的分配而产生冲突与矛盾的兄弟姐妹,他们互不相让,彼此争执,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付出的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多得多,理应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8个心理发展阶段

在如今的社会上,每个人都将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每个子女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条件都相差无几,那么谁应该承担更多的赡养责任呢?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思考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把人的一生分成了8个心理发展阶段,其中25~50岁属于个体的成年期,这一阶段的冲突和矛盾主要是由生育和自我专注带来的摩擦所产生的。

绝大多数位于这个年龄段的人都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他们不光要为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做打算,同时还得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这一年龄段的成年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有好几个兄弟姐妹,那这几个人一定会共同承担起赡养的责任。

从表面上看,义务的分摊让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减轻了一些,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子女间的经济水平相差过大,在合作赡养老人时免不了爆发冲突,假如兄弟姐妹的意见难以统一,他们就会出现矛盾和分歧,进而把更多的锅推到对方的身上。

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表面上看养老压力很大,可对于这种家庭而言,问题就简单多了,一个孩子意味着他无法把责任推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再加上社会前进的速度不断变快,养老的方式也在逐步升级,或许几十年后单独赡养父母远比现在容易得多。

人到中年后你会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普遍过得更好。

每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和父母的经历都是有限的,如果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势必会把所有的爱和关怀给予唯一的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天生就具有着满满的安全感,他们既不用担心以后无法依赖家里,也不必考虑资源的分配问题,这类孩子的内心很强大,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

而多子女家庭中的每个孩子都只能得到父母一部分的关心,更何况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父母很难不偏心,在这种多子女家庭中,无论是物质的分配,还是父母的精力分配,都很难一碗水端平。

长期受到忽视的孩子容易形成不健全的人格,这并不利于他未来的发展,并且孩子越多,父母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也就越多,这无疑令许多人疲惫不已。

不幸福的感觉不光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让父母倍受煎熬,假如个体在小的时候童年不幸,没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那么他长大之后多半不会以合理的方式去爱另一个人,哪怕拥有了家庭,他也很难让家庭美满幸福。

曾经有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中年生活不幸的人对赡养父母,教育孩子和维护夫妻关系这几件事十分抵触。

但凡事都需要从多个角度看待,这世上不是没有多子多福的家庭。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十分强悍,完全不用担心子女的教育和资源问题,那么其父母自然无需考虑子女是否愿意给自己养老,毕竟他早就把养老的钱存够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现代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假如你以后的伴侣也是独生子女,那么等到你们40多岁的时候,就需要承担起照顾4位老人的责任了。

晚年生活幸福与否与子女的数量没什么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给孩子塑造出了正确的三观。

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多子女家庭,幸福的例子都数不胜数,如果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无论成员数量有多少,都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0 阅读:229

绝对心动

简介:你与我不止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