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常讲,养儿防老。
可现在呢?
子女要么在外地打拼,要么都有着自己的小家庭忙得不亦乐乎。
要么就是为了工作,常年回不了家,顾不上老人。
所以养儿防老这个观念,都需要变一变了。
过去,再苦再穷的日子,再难的时代。
那时候年轻,夫妻两个人可以抚养兄妹三个四个或者更多的孩子。
在农村的,一边种地,一边抚养子女。
在工厂的,一边上工,一边照顾子女。
那时候有个念头,有个盼头,觉得再苦再累,只要把孩子抚养大了,就好了,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正因这个盼头,支撑着浑身充满劲头,一心为了子女,在一天天中,慢慢的熬。
孩子是终于长大了。
但是作为父母,从年轻也都变老了,身体这有毛病,那儿有问题,也都不好了。
总算盼着子女大了,按说可以有依靠了,享享福了。
可是,子女,要么在外地打拼,工作,还要还房贷,也都很苦很累,压力都很大,生活得都不容易,常年也回不到家。
子女,要么都成家立业了,也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了。有的虽然也退休了,但是他也当上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了。也很少有精力顾及到老人了。
所以都处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之下。
只有自己照顾好自己老伴,两个人互相照顾好,才是真格的。
过日子,怎么开心就怎么来。
互相搀扶着,两个人风雨走一生,最后靠的还真得是老伴儿。
子女再多,也还真是依靠不上。
真正在身边依靠的,还得是老伴两个人。

在农村,老人上年纪了,养老,子女多的,都是采取一个月或几个月轮流的方式,一家一家轮着养老人。在谁家,谁全负责老人的医,食,住,卧,行等生活全部问题。
有的家,照顾的好,精心伺候。
有的家,对付应付,混到日子,把老人送到下一家。
有的家,嫌弃,给脸色。
所以说老人有苦,也说不出口。
内心不愿意去,但是身体又不行,自己做不了饭,又走不了路,身体都是毛病,健康也出了问题,只能忍着去轮流。生活质量也不很高。关键是心里不舒服。
城镇里的,老人养老,要么就是送到养老院去了。
在养老院,度过后半生。
我见过很多老人,其实从老人内心讲,那些老人也真的不愿上养老院。
但是又没办法。
子女上班,工作,住得又远,又没有人照顾。不得不去养老院。
要么就是雇保姆。
保姆有的还不错,有的还挺用心照顾的。有的就是对付的。
所以说也弄得心里不舒服。

最后好多老人,实在没办法,只得选择自己过日子。
真正依靠的,还是两个人。
再难,还得靠老两口搀扶着,互相照应着。
身体稍好的做点饭,给另一方身体不好的,端个热水,送个药。
天好的时候,两个人搀扶着去外面散散步,买买菜。
走不了的,推着去外面转一转。
最后,子女是都大了,但弄来弄想,还得靠夫妻老两口。
老两口再苦再累,可以养活五六个,三四个兄妹。
五六个兄妹成家以后,人很多了,反而养不了两个老人。
这种现象,也的确令人深思。
所以,养儿防老,还真是有时候指望不上。
人老了,不管什么时候,把自己的心情弄好,身体弄好,自己照顾好自己。那才是真格的。
靠别人,都不如靠自己。

一切相遇皆是缘。友善评论。开心生活。觉醒人生。



作品声明:本文系原创。题目,文字内容,书法,严禁抄袭,套用,挪用,篡改。
生娃有何用?不用靠自已,大批量智能保姆将要上市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