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十男九痔”背后的真正元凶找到了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1-16 03:42:39

俗话说“十男九痔”,这是否意味着痔疮的发病率极高呢?答案是肯定的。

痔疮成因理论的变革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要从痔疮的发病原理说起。

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生们坚信痔疮是由直肠处的静脉曲张所致。所谓静脉曲张,就是静脉异常扩张,形成一团脆弱的血管组织。

稍微的触动,都可能导致它瞬间出血,这一理论看似合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痔疮的成因。

然而,有一个小细节却令人费解:静脉中流淌的本应是暗红色的静脉血,为何痔疮患者出血时,血液却是鲜红的,呈现出动脉血的特征?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也正是这个疑问,让人们对痔疮的真正成因产生了怀疑。

于是,肛肠科医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肛垫理论。肛垫并非一个界限清晰的解剖学概念,而是直肠内的一个功能性结构。

你可以这样理解,没人能精准地指出肛垫的边界在哪里,但在直肠下端的这片小区域内,周围的组织结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肛垫的关键作用在于实现肛门的精细功能。

或许你会心生疑问:肛门不就是负责排便的吗,能有什么精细之处?

千万别小看排便这件事,它看似简单,实则过程相当复杂,需要肛门周围的组织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总之,肛垫就是存在于直肠下端那一小片区域内的组织结构,虽小,却意义重大。那么,肛垫与痔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肛垫下移与痔疮形成

肛垫存在一个问题,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下移,即低于其正常位置。肛垫下移后,肛门直肠交界位置的一些组织结构会逐渐形成痔团。

当痔团尚未脱出肛门时,就会引发出血症状。由于出血位置距离肛门较近,所以便血颜色鲜红,且通常附着在大便表面,这便是痔疮的典型症状——无痛性便血。

没错,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引发疼痛的因素,所以早期痔疮仅表现为出血,并不疼痛。

随着病情的发展,痔团会逐渐增大,不再仅仅局限于肛门内部,而是开始脱出肛门,进而引发更多症状。

当痔团内有血栓形成,或者水肿情况严重,卡在肛门处无法回缩时,才会引发疼痛。这就是痔疮发病的完整过程,简单来说,正是肛垫下移导致了痔疮的出现。

痔疮病因与预防之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肛垫下移呢?答案或许令人意想不到,是“直立行走”。

观察周围的动物,它们在行走时,肛门通常是朝后的,直肠处于水平位置。而人类则截然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肛门朝下,直肠自然处于垂直位。

这种特殊的身体构造,使得人类的直肠腔压力天生就比其他动物大一些,而这正是导致肛垫下移的根本原因。

也正因如此,痔疮成为了人类特有的疾病,且发病率居高不下。

除此之外,久站久坐也是引发痔疮的重要诱因。这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是难以预防的“魔咒”。毕竟,我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坐着,就是站着。

不过,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类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医生们通常会建议我们避免久站久坐,可实际上,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反正我是很难做到。

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对于避免久站久坐这件事,尽量去尝试一下,毕竟它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除了上述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能增加患痔疮的风险。

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对肛门直肠黏膜产生刺激,使局部充血,从而诱发痔疮。此外,长期便秘或腹泻,也会导致腹压增加,促使肛垫下移,引发痔疮。

预防痔疮,我们还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

比如,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细菌滋生;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憋便,减少排便时间,防止肛门直肠长时间受压。

另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提肛运动,能有效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预防肛垫下移。

了解了痔疮的成因,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

虽然痔疮是人类常见的疾病,但只要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能够降低其发病风险的。关于痔疮的成因,你都掌握了吗?

文本来源 @科普中国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286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