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航班一女乘客闹事一事被传得沸沸扬扬,该女子因不顾机务人员的劝阻,执意要在飞机滑行期间上厕所,且还砸门、辱骂他人,后又非得下机拿行李。
她这一闹,导致飞机延误近两小时。
作为国际航班,飞机上也有其他外国人,这女子真是丢人丢到国外了!
无法无天的“一泡尿”
2月6日凌晨1点15分,新航SQ826航班按计划完成登机,准备从新加坡飞往上海浦东机场。
客舱内,乘务员正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检查,提醒所有旅客系好安全带,此时飞机正在滑行,驾驶舱已经接通了与塔台的通讯,准备按指令前往指定跑道。
就在这时,一名身穿格子上衣的中国女性突然示意空乘人员,表示自己要上洗手间,语气显得十分焦急。
按照民航安全规定,在飞机滑行、起飞、降落等关键阶段,所有乘客必须待在座位上并系好安全带,这是国际航空业的通用规范,主要为了确保乘客安全的基本要求。
新航的空乘人员立即上前,用英语和中文双语礼貌地向这位女子解释了相关规定,让她回到座位并系好安全带。
然而,这位乘客似乎并不接受这个解释,据目击乘客描述,她情绪迅速激动起来,不断重复着自己必须马上使用洗手间。
在空乘人员还试图继续解释的时候,这位女子突然解开安全带,不顾劝阻,径直冲向了客舱后部的洗手间,这一突发状况立即引起了机舱内的骚动。
去都去了,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都是路人,没人关心你的死活。
可不知道是气上头了还是没吃药,这位女子进入洗手间后,竟然开始用力踹门,“砰砰”的撞击声在寂静的机舱内格外刺耳,惊动了周围的乘客。
不明事理的乘客心里咋想,还以为飞机出了啥故障呢,舱内顿时喧闹起来,两名空乘人员见状也迅速来到洗手间外,试图通过门缝与这位女子沟通。
根据其他乘客拍摄的视频显示,这位女子在洗手间内大声叫喊,情绪十分激动,完全不愿意配合机组人员的工作。
这一闹,压力就来到了机组人员的头上,继续滑行显然存在安全隐患,但返航又会影响所有乘客的行程。
经过短暂的研判,从航空安全角度考虑,机长最终决定——飞机必须返回登机口。
这个决定是基于民航安全规定作出的,因为任何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都必须在起飞前得到妥善处理。
当广播里响起返航通知时,机舱内的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很多乘客的对这样的决定自然是强烈不满的。
要知道,这可是凌晨时分,不少乘客都是商务人士,第二天一早还要赶着参加重要会议或商务活动,纷纷将矛头转向了不守规矩的女子。
有乘客终于忍不住站起来,大声质问道:你知道明天我们还要上班吗?为什么要耽误这么多人的时间?
谁知这些话一听,那位女子倒还不乐意了,她从洗手间里出来后,不但没有表现出丝毫歉意,反而与劝阻的乘客发生了更激烈的争执。
“明天上班是你自己的事,要么你现在下飞机,你有钱坐私人飞机啊!”
她的这番言论瞬间点燃了整个机舱的情绪,更多的乘客开始对她的行为表示不满,整个客舱陷入了一片嘈杂。
“你丢人了!”
又一名乘客忍不住说道。
“我丢人不止今天这一天,我警告你!”
这位女子又是一句爆典,给所有人都气笑了。
飞机最终在凌晨返回了登机口,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警方迅速介入,将这名女乘客和她的同行者带离了飞机。
考虑到安全因素,航空公司按规定对飞机进行了二次安检,所有乘客不得不重新进行安检程序。
直到凌晨3点01分,经历了1小时46分钟延误的SQ826航班才终于再次起飞。
而那名闹事的女乘客和同行者则被移交给了新加坡相关部门处理,随后被安排改乘次日航班。
2月7日,新加坡航空公关部门正式对此事作出回应,新航确认了事件的真实性,并表示涉事乘客在滑行阶段对空乘人员有言语辱骂和过激行为。
新航重申,确保旅客和员工安全始终是其首要目标,对此次事件给其他乘客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同时,新航强调对任何形式的不当行为都将采取零容忍态度。
“机闹”不应被视作儿戏
说到“机闹”的危害,远不止航班延误这么简单,据民航专家介绍,飞机起飞前的滑行阶段堪称是整个飞行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这个阶段,飞机需要按照塔台指挥,沿着特定的滑行路线到达指定跑道,飞行员要全神贯注地操控航空器,为接下来的起飞做准备。
一旦飞机突然刹车或转弯,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可能会受伤,而乘客在机舱内走动更可能影响飞机重心,干扰飞行员对航空器的操控。
任何细微的干扰都可能影响飞行安全,而一个微小操作的失误,那就是整舱人机毁身亡的风险。
所以对于“机闹”行为,我国法律早已划出了明确的红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机闹”行为轻则面临警告或最高200元罚款。
如果情节较重,比如不听劝阻持续闹事、威胁机组人员等,可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行为严重危及飞行安全,后果将更为严重,根据《刑法》相关条款,扰乱航空器秩序,使航空器无法正常起飞、降落的,可能构成“危害飞行安全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此外,如果“机闹”者有殴打机组人员、故意损坏机上设施等行为,还可能同时触犯“妨害公务罪”或“破坏交通工具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初,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机闹”行为“零容忍”的态度。
该意见要求对扰乱航空器客舱秩序、危害飞行安全的各类“机闹”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惩治。
除了法律惩处,“机闹”者还面临着另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被纳入民航“黑名单”。
根据规定,情节较轻的将被限制乘机一年,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限制。
这意味着,一时冲动的“机闹”行为,可能让当事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选择其他交通工具出行。
从2023年7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国民航公安机关已打击处理“机闹”事件669起,其中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人次,行政拘留311人次。
这些数据表明,对“机闹”行为的打击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参考资料:
人家也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