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步入黄金时代,永乐青花

醉蝶看文化 2023-02-09 15:33:11

明永乐朝(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的时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有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1)胎釉

永乐时期绝少洪武那种特大器。永乐时期,一改洪武时期瓷器烧制的风格,器型趋于中等,开始偏向于实用,而不是洪武时期主要以陈设为主。永乐时期器型很多都来自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出现了如天球瓶,抱月瓶,花浇,无挡尊,卧壶等独特器型,后世虽有仿制,但均有时代差异。

永乐时期由于烧造温度的提高,釉面肥厚、细腻、光滑、莹润、平净,绝无橘皮釉纹,有少部分器物釉面开片,以脱胎器名传于世。釉色大多白中泛青,有些呈现出洁白色,接近甜白釉。口沿和底部釉薄处大多为白色或黄色,器物里外釉面较均匀。民窑器普遍有缩釉现象。

(2)青料

永乐青花瓷主要用“苏麻离青”钴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现象。由于苏麻离青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从而降低了呈色中的红、紫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就能烧出浓艳的青蓝色,犹如宝石蓝一般的光泽,色彩雅致凝重,鲜艳夺目,层次分明。

不过由于青花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疵斑点,一条纹理中常见的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有凹凸不平感。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相结合使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斑黑斑的,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使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的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3)造型

永乐时期青花瓷器造型圆润、灵巧、清秀,不但继承了前朝器形,还吸收了大量外来的元素,制作出了许多创新器物。如梅瓶线条更加流畅,底部较为丰满。玉壶春瓶颈部较洪武时期变细,造型显得更为清秀。僧帽壶比元代也有所变化,线条刚柔相间,匀称端庄。碗的造型多样,有撇口、敛口,大小多种式样。其中有一种墩式碗,口至下腹部线条较直,至近底略收,碗下部比较丰满,足大而浅,为该时期较为常见的,后为宣德时期所仿效。各式大盘亦比洪武时期工艺精细,纹饰多样,绘画技法更加成熟。

(4)纹饰

永乐青花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纹饰疏朗秀丽、笔意自然,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绘,均给人以清秀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面多留白地。图画花纹多为双勾填色,一改前朝大笔涂抹的笔法,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

从总体上看,永乐青花瓷器纹饰布局大多比较疏朗,有少量纹饰布局较为繁密,花纹的绘制一般比较纤细。而模仿西亚地区金属、陶器的制品有的外域风格比较明显,如锦纹、卷枝纹、阿拉伯文字,有些则与中国传统纹饰融为一体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纹饰。其中一种在如意耳扁瓶、扁平大壶,花浇上出现的缠枝花纹,其缠枝画法仍保留中国传统方法,但花朵与中国传统画法有别,特别是在缠枝上一侧出现的麦粒状纹或花瓣纹,是我国传统画法中所未见的。

永乐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除用青花绘制以外,还有少量用金彩描绘及刻画方法表现的。

(5)款识

永乐青花瓷一般无款识,只有极少数有年款。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0 阅读:9

醉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