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了中国就搞印度?既然去不了中国化,那就去印度化?

临将亦 2024-11-30 10:41:23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劳动力充沛。并且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我们国家也拥有了整个世界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对应的相关因素使得我们国家在国际供应链当中获得到了重要的地位。我国所的诸多制造业产品也是收获到了海外市场的高度认可。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中国制造。但印度方面则是想要复刻我们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此前不少欧美国家对于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也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的制造业发展似乎未达预期。美国现在也是开始明确这一问题,搞不了中国就搞印度?既然去不了中国化,那就去印度化?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之上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大约298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总量也是相当的丰富。就相关的数据来看,印度的矿藏接近100多种。印度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重晶石资源,且产量还位居世界前列。至于石油天然气的资源的储备量也是相当的可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更不要说印度还有着世界第一的人口。

在去年4月19日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数据就已指出,印度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了14.28亿超越了我们国家,成为了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印度的人口年龄结构也相当的健康。由此看来,印度方面似乎已经具备了制造业腾飞的基本条件。如果复刻我们国家之前的发展模式,将重心置于基础规模性制造业之上,那么印度的制造业必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层面也会实现腾飞。

可能正是因为看中了印度市场的潜力,所以之前有不少欧美国家的企业也是纷纷选择投资印度市场,在印度当地建设工厂。甚至有一些长期扎根于我国市场当中的企业也是不惜成本的问题将生产线转移到印度。不得不说,这些海外企业对于印度市场确实有着极高的期待。其实从宏观的层面来看,诸如像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几年的发展当中,也是相当的看好印度市场,致力于和印度方面达成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

之所以如此,其实也是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看做了所谓的威胁。毕竟现在中国所制造的产品已经广泛地散布到各国的市场当中了。更何况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完备性,现在中国的产品也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之中。本身对于那些欧美国家而言,这也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好事。毕竟这些欧美国家的市场规模有限,制造业方面的产能难以得到保证。

如果和中国达成更为广泛的经贸合作,那么国内的商品需求以及供应链方面肯定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但是美国方面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理念,而且还妄图想要降低对于中国产品的依赖。当然,想要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并没有那么的容易。毕竟美国为了推进国内各项高新产业的发展已经极大程度的牺牲了规模性的基础制造业。而此时的印度固然也就成为了美国的最好选择。

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年美国确实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并且为印度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多种的帮助。除此之外,一些美国的企业也是纷纷去印度开设工厂。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将原本在中国市场当中的生产线转移到印度,希望印度市场能够提供更高的产能,降低相应的发展成本。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的制造业发展显然是未达预期。在那些美国企业将生产线纷纷转移到印度之后,他们则是发现印度的市场确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方面,印度的产业链环并没有中国那样的完备。这也使得相关企业的生产环节存在着缺失,产能方面也受到了影响。当然,印度想要像中国一样加固产业链环的完备性,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容易,需要较长的周期。

可对于那些美国企业而言,恐怕是无法接受这漫长的回报周期了。除此之外,其实印度的基础教育以及专业性教育体系相对来说也比较薄弱一些,无法和中国媲美。这也导致不少印度制造业工人的水平有限。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则是印度市场的基础建设还相当的落后,商品的原材料供给和对应的运输问题也很难得到保证。种种因素的叠加似乎使得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对于经济发展方面的助力也是相当有限的,至于那些将产业线纷纷转移到印度的企业,现在想必也是十分的后悔。本身他们只是为了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地产房产的租用成本方才将产业线搬到印度的。而且这些企业也希望印度市场能够给他们带来更高的产能。

不过印度市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却也给他们带来了产能不足以及良品率低下的诸多问题。产业发展的成本不仅没有些许的降低,甚至还有所提高和浪费。印度方面制造业的发展显然是为能够满足那些欧美国家的期待,而美国似乎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既然无法去中国化,那就先去印度化。从制造业方面来看,现在印度方面的发展状况显然是未能够达到美国的预期,况且印度方面似乎也相当的看重眼下的利益。在那些美国企业纷纷去往印度市场投资建设工厂的时候,确实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诘难。这些企业纷纷遭受到了一些完全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处罚。如此的状况也是使得美国感到难以忍受,

如今美国也是开始了去印度化的进程。对于印度市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帮扶变为了摒弃。如今大多数的美国企业都已经不再看重了对于印度市场的产业投资了。像是特斯拉此前决定在印度建设超级工厂的想法,现在也是无限期的推迟了下去,恐怕也不会再有下文。除此以外,现在美国各个企业也是开始针对于企业内部的印度高管动手,对于其职位进行调整,甚至是直接撤换。

看来现在美国企业去印度化的决心也是相当的明显,这也更说明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那些欧美国家寄希望于让印度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好减少对于中国商品的依赖固然已经无法实现了。正如之前所说,其实那些欧美国家应该尝试去理解中国制造和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性。与其对于中国进行打压或者寄希望于其他国家在制造业层面取得对于中国的领先,还不如秉承开发的态度与中国方面达成更为广泛的合作。

对于那些欧美国家而言,其实他们的市场规模和市场资源极其的有限。市场发展的重心想要更好的去倾向于那些高新技术产业,那么就无力再去扩大基础制造业的规模,而中国显然在此方面具有着相应的优势。和中国的广泛经贸合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市场当中的需求以及供应链的相应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中国的产业链相对比较的完备,拥有着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最为主要的是中国目前在一些技术产业层面的发展迅速已经相当之快了,种种因素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实现极其庞大的产能。可如果说这些欧美国家依然还是更加倾向于主观方面的判断,在经贸层面与中国展开博弈或者说保持直接的对立,那么必然不利于国内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1 阅读:161

临将亦

简介:关注我,临将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