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酒”归国追踪记】第五集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兼名酒收藏委员会副主席宋书玉,人称“酒圈里最有想法的秘书长”,对老酒尤其是“名酒中的老酒”有种天生的敏感和热爱。
自从2016年秋天,宋书玉无意中爆出一坛“来自南美洲的百年民国老汾”,经过媒体的传播后,中国的“老酒圈”里又多了一个重要谈资,这坛类似“国宝档案”具有“跨国传奇”的山西老汾酒,无时无刻不受到他的关注。
宋书玉为什么尤为关注这坛百年“民国老汾”呢?
2014年4月15日,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贵阳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名酒收藏界”的一次大阅兵和大梳理。会议确定宋书玉担任“名酒收藏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等被聘为“名酒收藏委员会”轮值主席。宋书玉和李秋喜两人的身上都肩负着“名酒收藏”的责任与义务。
2017年9月中旬,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七里河路的中国酒业协会,采访到了这位“想法秘书长”兼“老酒骨”。
当记者提到这坛“民国老汾”时,宋书玉秘书长显得表情比较严肃。他的“第一判断”与“老酒专家”歌德盈香几乎一致,“生产厂家在,销售商家在,活态酒体在,都存在一百年以上,这些要素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这样的老酒,目前世上绝无仅有……”
宋书玉认为:这坛“民国老酒”对行业的价值大于企业的价值,说明中国白酒在一百年前就走向了国际化,受到西方人的青睐,而汾酒是中国白酒国际化的先行者,随着中国的复兴强盛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剧,清香汾酒一定会再度崛起。
“老酒圈”里的其他“老酒骨”是怎样看待这坛“民国老汾”的呢?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记者对老酒圈进行了“断续的了解”。2017年10月以后,记者深入到北京、山东、河南等老酒圈,陆续认识并采访了一批老酒爱好者。其中,“北京老酒圈”的“老刘”和“老杨”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刘钢,北京“老酒圈”里的一哥,目前经营着一家“留香馆”老酒工作室。因爱好而走进老酒圈,痴迷老酒十余年。
听闻我们的采访意图后,刘钢笑了。他说,对于老酒收藏的意识虽早已有之,但真正打开老酒收藏的大门,还是十年前对汾酒厂的一次意外参观。他在汾酒厂门口的一家门店里,发现了几瓶九十年代初的老汾酒,他便将其全部买下。
正是因为这一次意外之行,刘钢正式走上了老酒收藏之路。可以说,刘钢的老酒收藏,是从收藏汾酒开始的。而他,也成为了最早的汾酒收藏家之一。
提起那坛从南美洲带回来的民国老汾酒,刘钢认为,它是永利威公司的定制包装,不是酒厂的原包装,符合那个年代的风格,而这种包装不仅仅是汾酒,还有玫瑰露、五加皮等等。刘钢说:一、这坛老酒的标签很有价值,十分清晰和详细,就如同收藏邮票一样,信封是邮票的载体,通过信封上的邮戳可以得到大量信息,就能知道这封信的来龙去脉。透过永利威的老酒标,我们可以探寻到这坛酒是从哪儿灌装的,是谁经销的,从哪儿出口的,卖给了谁,走的又是哪条线路等。二、这坛老酒可以见证当年汾酒的出口状况和中国经济发展脉络,说明当年中国的商业比较开放,香港与内地联系比较紧密。
关于对名酒收藏市场的体会,刘钢说,老酒收藏往往受白酒兴衰的影响。对于白酒品牌来说,其价格是否会出现攀升,与老酒的拍卖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老酒收藏对白酒行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他认为,一直以来,汾酒的老酒市场最稳,民间存货多,走量较大,性价比高,没有出现过大起大落,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但不会有暴利,而茅台往往是大起大落,大赚大赔,其他老“八大名酒”都在稳中有升,目前是名酒收藏的利好期。
记者感受到,刘钢对“老酒圈”的分析比较专业细腻,看问题的角度也很准,令人大长见识。
杨振东,是北京“老酒圈”里另一位爱酒人,热情而健谈。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杨振东开始接触老酒收藏。
在采访时,杨振东认为:老酒收藏没有一层不变的规律可循,关键看名酒厂家的运营能力。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五粮液的价格超过茅台,2004年后,茅台的价格又开始超过五粮液,下一步谁上谁下,都不好说,这对老酒收藏界来说,就是一种影响、考验和把握。
对于从南美洲带回来的那坛“民国老汾”,杨振东说:“盛世尊文化,乱世批文化”,汾酒是历史文化名酒,前景可期,但汾酒目前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了,还是一块正待发掘的“价值凹地”,这需要汾酒双向互动,在“老酒圈”形成一种价值氛围。
通过对“老酒圈”的采访,记者发现,受访者几乎都提到了一个词——汾酒的“价值凹地效应”,也都提到了“老酒收藏跟着行业兴衰走,跟着企业兴衰和品牌指数走”,这是否说明,汾酒正在进入一个“复兴崛起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