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怒批美国,美国软实力指数下滑到63,中方则推动全球化大旗

春公子科技 2025-03-28 17:24:49

文 春公子

全球化究竟从何时开始?这个问题像一团纠缠的历史线头,学者们争论不休。

最有说服力的观点是,真正的全球化始于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蒸汽机、铁路和电报等技术革新,使商品、资本和人员得以大规模跨国流动。

全球化是人类集体受益的好事,美国是全球化时代最为受益的国家。但如今美国为了一己之私,将行打乱全球产业链秩序,美国未来必将遭受反噬。

二战之后,美国使用美元、跨国公司和好莱坞文化将全球产业链牢牢绑定,硅谷的创新依托亚洲的芯片代工,华尔街的繁荣依赖新兴市场的增长。这种“美国设计—全球制造—世界消费”的模式,让苹果手机里装着韩国屏幕、中国电池和越南组装的零件,却贴着加利福尼亚的标签赚走大部分利润。过去几十年,美国企业海外利润占比从10%飙升到40%。

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分论坛上,史蒂芬·罗奇直指美国当前困境:“美国曾经捍卫‘自由世界’,是‘自由世界’的领导者,而现在美国在挑战自己、挑战法制、挑战世界。”他列举了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激进政策。

1、领土扩张主义:提出夺取格陵兰岛、巴拿马运河等主张,被批评为“二战后未见的战略失序”。

2、盟友体系崩塌:单方面撕毁《巴黎气候协定》、退出世卫组织,导致美国软实力指数从2016年的86跌至2024年的63。

经济政策短视:通过“国外收入局”等荒谬方案掩盖关税本质,将国内储蓄不足归咎于中国,却无视美国预算赤字已突破36万亿美元。

罗奇警告:“全球化现在正在萎缩,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正在摧毁供应链一体化,而美国的变化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他特别以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为鉴,当时全球贸易萎缩60%并引发大萧条,而特朗普计划于4月2日实施的“对等关税”或将重演历史悲剧。

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名发起的关税战,最终成为自伤性极强的经济实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股市暴跌:2025年2月美股总市值蒸发7.9万亿美元,特斯拉市值腰斩,消费者信心指数创三年最大跌幅。

2、美国通胀失控:25%的汽车关税推高新车价6.5%、二手车价11%;10%的加拿大原油关税使油价攀升5%,形成“原材料涨价-产品提价-工资追涨”的恶性循环。

3、美国企业逃亡:特斯拉警告供应链依赖中国稀土和墨西哥零部件,“全本土化”沦为伪命题;高盛预测核心PCE通胀年底触及3%,远超美联储目标。

罗奇批评:“‘近岸外包’本质是政治荼毒经济,美国正在重复对日贸易战错误。”中国占美国贸易逆差比重已从2015年的50%降至21%,但美国逆差总额不降反升,凸显政策失效。

与美国的“关税围城”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在2025年博鳌论坛提出“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受到一众国际资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纷纷表示,要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当美国沉迷于战略短视,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全球化不会因个别国家的倒行逆施而终结,它将在新的力量平衡中重生。

正如罗奇在论坛结尾所言:“美国需要回答‘到底是怎么了’,而答案不在关税清单上,而在其迷失的价值观与战略定力中。”

0 阅读:0

春公子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