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李嘉诚被称为“商圣”,这话不假。从潮州逃港的少年到亚洲首富,他一生经历无数大风大浪,每次都能精准预判危机并完成布局。比如1967年香港暴动时抄底土地,1980年代抛售亚洲资产转投欧洲,2025年又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
但正如网友所言:“商业眼光无可匹敌,家国情怀总觉遗憾。”作为一个中国人,咱心里总还是希望,这些大佬们在赚钱的同时,也能多想想国家,多想想老百姓。

今年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与贝莱德的港口交易,引发全网关注。
李嘉诚想用228亿美元甩掉全球43个港口,却撞上大国博弈的枪口。巴拿马运河每天有21%的中国商船经过,当他把运河两头港口卖给美国财团时,也将李氏家族推向了风口浪尖。
中央及地方层面多次发声,强调交易“暗藏政治算计”,要求“饮水思源有担当”。港澳办、外交部、香港特首李家超均表态将依法依规处理,香港国安法也可能被用于审查交易合法性。
曾经在内地政商两界游刃有余的他,这次却被官媒点名批评“背离国家利益”。连小儿子李泽楷匆匆北上“灭火”,也未能打消外界对其“商业归商业,家国归家国”的质疑。
尽管香港特区政府要求“符合法律法规”,且中方启动国家安全审查,长和仍选择按原计划推进交易,试图速战速决以避免更大损失。

交易最终签字原定于2025年4月2日。目前,双方需完成最终法律文件的签署,并需通过巴拿马政府的条款确认以及美国、欧盟等12个司法管辖区的反垄断审查。
贝莱德若控制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可能通过限流、加费等手段威胁中国贸易通道。美国已明确将此交易视为“遏制中国”的关键棋子,特朗普政府甚至考虑武力介入。
中国于2025年3月24日发布的《实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第九条明确,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可采取包括禁止交易合作、冻结资产等反制措施。
若交易完成且被认定危害国家安全,中方可能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冻结贝莱德在华资产(约350亿美元)。

李嘉诚喜欢提及在商言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商人也应该具备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这是小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难道李嘉诚不懂?
97岁的李嘉诚或许还会想起,当年站在太平山顶俯瞰香港时,那些灯火里不只有金钱的倒影,更该映照出一个民族企业家的赤子之心。再精明的商人,也算不准人心向背这本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