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春公子
读书到底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我想说的是,其实读历史,对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其实也是很重要的。
美国防长在访日期间说出这样的话,由此可见,美国防长不了解日本的历史,连自己国家的历史也谈不上了解,所以才出了这个洋相。
当地时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赴硫磺岛出席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他在讲话中称要“牢记美日双方士兵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在美日盟友关系中永垂不朽”。
美防长这段话,看似赞扬了美国和日本的友谊,实际上就是给国际社会奉上了一份笑料。

今天我们就再来回顾一下二战时候,美国和日本爆发的硫磺岛战役!
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在太平洋上一座面积仅20平方公里的火山岛硫磺岛上,美日两军爆发了二战中最惨烈的登陆战之一。这场战役不仅以极高的伤亡率载入史册,更因其战略意义和战术创新成为军事研究的经典案例。
日军在此部署了2.3万守军,指挥官栗林忠道中将深知此岛是“东京的最后屏障”,因此构建了复杂的地下堡垒网络,将折钵山等火山岩地形改造成“天然碉堡”。
美军则将其视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1945年2月,美军集结11万兵力(含6.1万海军陆战队)、2000架飞机和数百艘舰艇,计划通过三天的饱和轰炸后快速登陆。然而,这场预期中的“闪电战”却演变为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攻坚战。

美军在三天内倾泻了1.4万吨炮弹,但日军早已躲入地下工事。当第一批陆战队员踏上滩头时,迎接他们的是火山灰中突然爆发的机枪火网。士兵形容:“每一步都像踩在流沙里,子弹从四面八方飞来,根本找不到敌人。
”美军第28团40人小队登上折钵山插旗的照片成为经典,但这只是心理战的开始。日军主力仍藏匿于北部山区,利用地下隧道发动夜袭。一名美军士兵回忆:“我们以为赢了,结果发现战斗才刚开始。”
日军从地下工事突然现身,用手榴弹和刺刀发动自杀攻击。美军被迫用火焰喷射器逐个洞口焚烧,空气中弥漫着硫磺与血肉焦糊味。美军每前进100米需付出200人伤亡,36天内日均阵亡189人;日军每天仅消耗1.5升水和300克食物,靠雨水和蝙蝠血维生。

栗林忠道的战术虽延缓了美军推进,却导致日军近乎全军覆没。他禁止“万岁冲锋”,要求士兵“像老鼠一样战斗”。
美军投入总兵力22万人,其中登陆部队6.1万人;阵亡6821人,负伤21865人,伤亡率高达47%。
日军守军2.3万人;除1083人被俘外,其余全部战死,死亡率达95%。

当幸存者回忆时,美国老兵说:“那里没有英雄,只有活下来的人”;日本士兵则坦言:“我们不是为天皇而死,而是为了身旁的战友。”
这座小岛如今仍是美日关系的缩影。美国国旗在折钵山飘扬,而日本每年举行战殁者悼念。战争的伤痕或许会被海风侵蚀,但人类对和平的反思,永远不该止息于历史的灰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