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广告报价55万,瑶一瑶陷入摆拍风波:流量与童真如何平衡?

补两刀 2025-02-16 11:56:06

近日,坐拥2000万粉丝的小网红瑶一瑶因摔倒,手被冻红,4岁还没上幼儿园等争议陷入“摆拍”漩涡屡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质疑,瑶一瑶的父母为了挣钱早已经忘记了初心。

事情的起因的,“瑶一瑶小肉包”账号发布了一则瑶一瑶被一名小男孩绊倒的视频,瑶一瑶在路上蹦蹦跳跳地走着,突然被旁边的小男孩突然用脚绊倒,最终,瑶一瑶摔倒并大哭了起来,有网友提醒道,小男孩已经开过好几次类似这样的玩笑,实在太危险,更有不少网友质疑,摔倒的视频都拍好多次了,瑶一瑶的妈妈回复了网友质疑,她说,上次这样没拍到,说让这个轻轻地弄,但是小孩不会是我教的,这个回复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网友质疑妈妈为了流量在摆拍。

舆论发酵后,瑶一瑶的妈妈发布长文回应了此事,并且警告造谣者停止造谣,与此同时,账号也开启了防护模式,除了互关好友外,其他人都没办法评论,这也是各大网红在遭遇非议时惯用的方法,但是,关闭评论区并不能堵住网友们的嘴,质疑声也没有因此停止。

其实,视频是否是摆拍,真相并不重要,我们见过很多网红儿童,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这么巧,刚好就抓拍到了那么精彩的瞬间,除了监控画面外,其实大多数视频都有摆拍嫌疑,要么就是“情景再现”,确实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没有来得及记录,然后再演绎一遍这种情况,归根结底都是摆拍。

很多人一开始真的只是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但是,随着粉丝的增长,名气越来越大后,广告商和MCN都会找上门,面对利益,难免不会心动,包括屏幕前的我们,谁也不敢说自己可以抵挡住金钱的诱惑。

瑶一瑶也一样,其实,成名后的她就是父母名副其实的摇钱树,这没什么好隐瞒的,事实就摆在哪里,只要合法合规,妈妈也没必要却解释那么多,因为越描越黑,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停更一段时间,越回应,质疑声会越多。

瑶一瑶妈妈回应:我一直觉得小朋友摔摔打打才能长得更皮实,所以一直也觉得妹妹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都可以快乐的玩耍,大家的建议我都看到了,谢谢。很多中肯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我真的为了挣钱连孩子身心都不顾了,我一定会比现在挣得多十倍,但是从中衍生出来很多恶意造谣请立即停止,再次谢谢大家的关心!”

如果真为了挣钱,会比现在挣得多十倍,这话我是信的,因为目前广告市场鱼龙混杂,接广告要筛选,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确实可以直接让自己说价格,而作为千万粉丝博主,他们也要爱惜自己羽毛,肯定会筛选合适的广告,从这个角度来说,妈妈没有说错。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瑶一瑶小肉包”短视频账号广告报价为1−20秒视频40万元,21−60秒视频50万元,60秒以上视频55万元,孩子确实为父母挣了很多钱,这是不争的事实。

网友们质疑,在父母的操控下,孩子失去了原有的童真,但妈妈认为,孩子乐在其中。

这是一场关于“童真记录”和“流量操控”的大讨论,支持与批评并存。

有人觉得,认为孩子活泼好动、摔倒是常态,父母记录日常无可厚非,恶意揣测伤害家庭,就是羡慕嫉妒,见不得别人好。

但,更多的人是指责父母为流量牺牲孩子身心健康,呼吁平台加强儿童内容监管。

拍关于孩子的日常,或搞笑,或卖萌,或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等等,是一条非常热门的赛道,这些孩子在流量的助推下成为网红后,就开始被流量裹挟,没有人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我们只知道,他们很听父母的话,得知网友们喜欢他们,也会开心,会更加卖力去表演,他们是不是享受这样的童年生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当童年成为“生意”,谁来保护“瑶一瑶们”?

每一个“瑶一瑶”背后都站一对父母,父母是监护人,也是经纪人,双重角色的叠加就会让很多东西变味儿和走偏,最终导致冲突。

当孩子的童年被流量裹挟时,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让“记录成长”不变成“消费童年”?答案不仅在于父母的底线,更在于平台的监管,以及整个社会的监督与反思

0 阅读:1

补两刀

简介:在你看不懂的国际新闻背后补两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