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高鑫零售叫停了小业态布局。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高鑫零售旗下社区超市业态下小润发多个渠道已停止运营。在业务层面,小润发官方公众号、小程序均已停运,门店列表亦无法显示。南通、泰兴等地不少小润发门店也已闭店转出。据高鑫零售财报数据显示,2022-2023财年,小润发已转为聚焦南通区域,共关店40家。
从集团规划来看,小润发的战略性定位明显下调。去年财报中,小润发还被高鑫零售定义为“大润发覆盖周边社区和乡镇的渠道”,将充分利用大润发供应链资源逐步发展。这时候,小润发门店数于高鑫零售实体店数据报表中整合呈现,当时披露有84家门店。
但在2023财年半年报及2023-2024财年年报中,小润发已不被提及。高鑫零售零售实体店报表中也看不到小润发门店。
上一财年还有的84家门店去哪了?
一位熟悉高鑫零售的业内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透露称,“小润发已经退出不做了。但要把开出的门店关停、转出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小润发组织进行了极简优化,导入的集团资源越来越少。”
高鑫零售内部则表示,“小润发确实在调整,但是‘不做了’的说法不严谨,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
实际上,小润发进行过多次调整。
调整业态定位是一次方向性改变。创立之初,小润发定位为社区生鲜业态,营业面积600平方米,约有4000个SKU,生鲜占比60%左右,包装菜占生鲜比重50%以上。其门店融合了社区生鲜、线上拼团、店仓一体、水果三无退货、肉菜不隔夜等多种当时业界流行的做法。诸如生鲜传奇、钱大妈、百果园、谊品生鲜等社区生鲜赛道上主流企业的影子,都能在小润发门店中看到。
两年后,小润发品牌定位更新为“您家门口的鲜食专家”。可见,小润发重点以鲜食解决方案为卖点吸引消费者。前后对比,逻辑已有变化。它一方面通过引入自有鲜食、联合第三方熟食餐饮品牌等方式提升鲜食品类占比;另一方面,小润发也通过视频号、社群运营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今天吃什么”的解决方案。
一位江苏区域社区生鲜业态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我看过他们的鲜食店,当时来看把鲜食做进去的路线值得认可,后期未达预期应该是落地过程中出了问题。”
同时,小润发也进行了换帅、团队极简化等组织调整。最初负责小润发的总经理袁斌于2022年交棒给新任操盘手张皓明。后者是原大润发Super(中润发)负责人,早期在盒马体系中负责自营盒饭外卖业务。
高鑫零售在当期财报中表示,“小润发总部进一步优化为极简组织,聚焦南通区域。”可见小润发收缩了扩张范围。
2020年,高鑫零售官方曾表示,将在2021年规模化扩张小润发,预计年内开出200家门店。但据高鑫零售最新财报信息显示,小润发截止2021年有103家门店,2022年收缩到84家,可见增速不达预期。其业务进展也主要体现在毛利改善、可比店亏损率收窄方面,说明未能实现盈利。
对于小润发布局未达预期的原因,业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首先是就业态本身来说,一些零售高管认为社区生鲜业态的单店模型及规模化运营问题是核心难点。尤其是加入鲜食、加工品类后,社区生鲜店通常需要一个强大后台支撑,但只有当门店数达到一定规模后,才有可能摊薄后台成本,实现整体盈利。
在此过程中,如何缩短新开门店盈利周期、控制现有门店盈亏比,从而降低资金压力,也是影响诸多社区生鲜业态发展的难题。具体到小润发来说,开放加盟,寻找合作经营者是其提升扩张速度,分担开店成本的尝试路径。
2021年5月,小润发官方曾公告,“欢迎营业中(中/小超市)合作升级、共谋发展”。其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正在测试合作方式。可见当时小润发是计划借助合作模式快速复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小润发基本仍是以自营为主。其投资方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5月追加投资,将小润发注册资本从500万美元增至2800万美元。
其次是在高鑫零售布局的战略性考虑上。早期,高鑫零售是计划借大润发、大润发super(中超)、小润发三种店型实现多业态布局。但在后期发展中,作为新业态之一的大润发super持续拓店,目前共有32家门店,且可比门店现金流表现持续向好。小润发的关店数反倒大于开店数,整体开始收缩。
现阶段,高鑫零售将多业态布局的重心调整到了大润发、大润发super以及M会员店上。高鑫零售官方表示,“本集团将凭借大润发多年沉淀的基础,充分发挥优势,聚焦营收规模的企稳增长,持续打磨并优化会员店及中型超市的盈利模式;加快区域布局的优化并改善尾部店,更坚决地降本增效和组织精简,实现扭亏为盈。”
可以说,小润发曾经被高鑫零售寄予厚望,但随着高鑫零售整体调整,承担业绩压力,对于小润发的投入态度也就开始摇摆。
最后,有观点认为,“公司机制所限,所以小润发做不好,这不是业态本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