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内伤发热案)思路与心得

欣鸿聊健康 2023-03-25 14:32:01

病案:丁某某,男,67岁,初诊。常感卧时周身烘热,咽喉充血,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根部苔少,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尿酸偏高。长期服用络活喜、别嘌醇。

西医诊断:1、高尿酸血症 2、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湿热内蕴)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苦杏仁、豆蔻、姜半夏、通草、淡竹叶、丹参、荷叶、生山楂、决明子、柴胡、黄芩、绵茵陈、焦山栀、连翘。

二诊:卧时周身烘热仍有,咽喉充血,大便正常,夜间尿频。舌胖嫩,苔黄腻,脉滑。上方去苦杏仁、淡竹叶,绵茵陈,加泽泻、茯苓。

三诊:卧时周身烘热较前缓解,咽喉充血,大便量少,日行1次,夜尿3-4次。舌胖嫩,苔薄黄腻,脉滑。上方去通草、焦山栀,决明子加量,加车前子、泽兰。

四诊:卧时周身烘热已消,口不干,咽喉充血显减,大便量少,日行一次,夜尿3次。舌胖嫩,苔薄黄略糙,脉弦滑。上方减姜半夏量,去连翘,加杏仁、青蒿。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患者将至古稀,天癸已竭,水不涵木,木旺乘土,水谷不化,湿浊内生,聚而生热,充斥三焦,发为烘热。湿为阴邪,易困遏阳气,阳气内郁,久而化热。

人卧之时,血载气入肝,引动内生之湿热,而作周身烘热;咽喉为肝经上行所过之处,肝胆郁火循经上扰于咽喉,故见咽喉充血;其舌脉亦为湿热内蕴之佐证。此虽为本虚标实,但以标实为急,故治以清化湿热为主,若虑其年高而用滋阴降火之品恐有助邪之弊。

方解:方中以杏仁宣肺行气从上焦化湿浊,豆蔻芳香运脾从中焦化湿浊,米仁健脾渗利兼能清热,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令湿热浊气自三焦分消;通草、淡竹叶甘寒淡渗助三仁清利湿热;半夏燥湿化痰兼能助脾运化,使湿邪化生无源,热势孤而易祛。

因湿热在中气阻不著而去滑石、厚朴,加丹参、荷叶、生山楂、决明子以清降化浊;再用柴胡、黄芩、绵茵陈、焦山栀、连翘入肝胆经以清热化湿、透邪外达,此外山栀、连翘兼能清解上焦郁热。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