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强烈建议保留中顾委,薄一波:必须撤销,陈云同志带头退出了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1-09 14:37:40

在“干部年轻化”的大势所趋下,最高首长在1979年底正式提出了“顾问制度”:“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这是一个新课题,也是对老同志、高级干部提出的一个责任,就是要认真选好接班人。”

也就是说,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老同志,退到“中央顾问委员会”去,发挥监督、建言献策的作用。

1982年,“中顾委”正式成立,一共存在了10年时间,虽然前后有过两届主任,但日常工作一直由副主任薄一波主持。

1992年,薄一波在会上宣读了中央撤销“中顾委”的提议,有几位委员强烈建议保留。

没想到,作为主任的陈云早在这次会议前,就已经退出了。

揭秘“中顾委”的前世今生

1973年,中共十大上,毛主席提议设立一个由老干部组成的“顾问团”,他亲自担任主席。

毛主席并非开玩笑,他是真的要这么做,他说:“我还是要管的,不仅‘顾’,而且‘问’。”

过去党内没有这个制度,而且大家也不希望毛主席“退居二线”,因此强烈反对。

毛主席叹息道:“你们既然都不赞成,我只好还作(中央委员会)主席,鞠躬尽瘁。”

毛主席言出必果,即便到了1976年,他已经病入膏肓,说不出话、看不清字,还是要求秘书张玉凤给他一个字一个字的念文件。

直到毛主席逝世前的最后一刻,还在牵挂着他的人民。

毛主席当年“顾问”的思路,让大家眼前一亮,铭记于心。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顾问制”终于有了推行的土壤。

老同志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指导、监督、顾问的作用。

同时,也便于使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干,逐步实现年轻化。

当然,顾问也有权,就是建议权。

他们主要是给中央委员会当助手、参谋,不能妨碍中央委员会的工作。

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中顾委”成立,并对委员们的职级、待遇、工作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委员相当于中央委员,中顾委的副主任、常委,级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顾委”有三项主要任务:1.为政策提建议,2.协助调查问题,3.作宣传。

“中顾委”从创立之初,就已经明确它只是“过渡性”的组织。

只有10年生命的委员会,都干了多少事?

1982年成立的首届“中顾委”,共选出了172名委员,1位主任和4位副主任。

所有的日常工作,都由副主任薄一波主持。

薄一波要求所有委员“向中央呈送的报告,不能催问处理情况,否则就是干扰中央的工作。”

中顾委具体的工作,就是协助中央,考察省部级领导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

中顾委从成立之初,就划定了“只能存在10年,最多不能超15年”的期限,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过渡”。

所以,薄一波一直在减轻“中顾委”的日常事务。

“中顾委”到第二届时,虽然主任换成了陈云,但依旧是薄一波这个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

薄一波点明:“中顾委开展工作,要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今后调查研究,中顾委本身不出题目,不组织专题调查。”

当然,参谋、参谋,虽然不能制定决策方针,但该建言献策时,绝不能含糊。

作为主任的陈云几乎很少到“中顾委”去,连常务会议也只召开过一次。

可1988年5月,当他听说从次年开始,物价每年上涨10%,连续5年。

人均收入增加11%、12%、13%、14%,用5年初步理顺价格时,陈云不免“打了个很大的问号。”

他不禁问道:“物价连续上涨10%影响面很大。不拿工资的农民怎么办?”

陈云摇摇头:“每年物价上涨百分10%,办不到。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

事实证明,陈云的忧患是正确的。

而且,陈云非常关心农民、农业,他曾多次说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人口多,土地少,要达到1万亿斤粮食,每年需要增加160亿斤,不容易。下一代人如果在科学上没有突破,粮食很难过关,这个问题是关键。”

因此陈云建议,科学研究一定要在提高粮食产量上,下足工夫。

陈云在中顾委的那几年,高瞻远瞩的提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不过,陈云从未忘记“中顾委只是过渡性组织,只能存在10年。”

取消“中顾委”的前前后后

1992年10月7日,是“中顾委”成立的第10个年头。

副主任薄一波召开了“中顾委”全体委员会议,并按照中央的指示宣布:“十四大后,可以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到会的144人对第二届“中顾委”5年来的工作没有提出异议,却对撤销“中顾委”,反映很强烈。

有些委员主张再保留一段时间,薄一波解释道,1990年,组织上就提出了要撤销“中顾委”。

1992年,正好到了“十年期限”,所以必须撤销。

紧接着,薄一波说了一番让大家都没想到的话:“陈云主任,已经带头退出了。”

话音刚落,满座皆惊。

陈云自担任中顾委主任后,就照中央原定意图,推进“中顾委”的从过渡到取消,他对中央撤销中顾委的主张完全赞同。

这次会议召开前,远在上海的陈云特地托陈丕显向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带话:“十四大我退下来,反正我是不搞了。”

薄一波介绍完继续说道:“陈云同志讲了话,他是中顾委主任,中央又作了决定。面对这个严肃的问题,我和(宋)任穷同志只有执行,不可能有别的想法。”

话已至此,与会的所有委员,遂鼓掌表示赞同。

1992年10月9日,薄一波主持中顾委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中顾委向中共十四大的工作报告。

1992年10月18日十四大上,同意了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中顾委彻底走入历史。

在撤销“中顾委”上,薄一波与陈云的态度是一致的,而且他们历来都是志同道合的。

1943年11月,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也是第一次见到陈云。

薄一波按照惯例,分别拜访了中央的领导同志,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正是其中之一。

看见薄一波到来,陈云很是客气,连忙起身迎接。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薄一波赶紧扶陈云坐下。

陈云谦逊地说:“这是应该的,毛主席对于来见他的人,也总是要欠一下身子。”

薄一波在延安待了近两年的时间,期间与陈云有过多次长谈。

久而久之,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1949年,中央财经委员会正式成立,陈云担任主任。

至于副主任的人选,毛主席的心里早有了答案——薄一波。

当薄一波听说自己要去协助陈云工作后,“从内心讲是很愿意的,可以多学习一些东西。”

自此,薄一波脱下军装,专注于中财委的工作。

在中财委中,陈云负责抓大政方针,薄一波辅助决策和做具体工作,他们二人配合的非常默契。

短短一年时间就遏制住了通货膨胀,经济也初步稳定下来。

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毛主席十分高兴,高度评价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并对陈云、薄一波的理财能力赞赏有加。

1957年,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成立,陈云任组长,薄一波是小组成员之一。

不曾想,中顾委成立后,陈云、薄一波这对老搭档又开始了合作。

对于新中国经济取得的发展,薄一波很少谈自己的贡献。

某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恰好谈到了陈云。

薄一波诚恳地说:“陈云同志,主持中财委工作很得力,凡是看准了的事情,总是很有勇气去干得。”

毛主席听后,非常欣慰:“哦,过去我倒还没有看出来。”

说完,毛主席在纸上写了一个“能”字。

薄一波思考了一会儿,不禁问道:“这个‘能’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毛主席点头称是,而陈云与薄一波一样,都时刻保持着谦逊。

他总是说:“我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我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以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在具体工作中,薄一波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对待毛主席的感情,薄一波和陈云也是出奇的一致。

薄一波常说:“我们都是待文王而后行者”;陈云则表示,他只是“小学生”。

薄一波、陈云,同为开国元勋,两人身上有太多共同点。

志同道合的他们总是配合的非常默契,中财委的时候如此,中顾委亦是如此。

只存在了10年的中顾委,作用不容小觑。

它有力的推动了干部队伍年轻化,也极大的助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而且中顾委的老同志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革命经验、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传授给年轻干部,帮助年轻干部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

刘明钢.薄一波与陈云的不解之缘[J].文史精华,2004,(03):33-39.

论第二届中顾委主任陈云的历史担当——兼谈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历史作用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