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魏武帝曹操,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征战沙场无数,统一北方,权倾朝野。
可谁能想到,这位威震天下的霸主,临终前念念不忘的竟是两件私人往事。
这两件事不仅成为他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遗憾,更让他在弥留之际发出的感叹,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枭雄最后的心结到底是什么?

一个错误的决定,引发家庭悲剧
公元197年,曹操正值事业上升期,带兵南下荆州,途中路过宛城。
当时宛城由张绣控制,张绣是西凉军阀张济的侄子。
张济去世前将兵权和宛城托付给了张绣。
曹操为了稳定局势,接纳了投降的张绣,并打算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南方的势力范围。

初见张绣时,曹操对这位年轻将领还是比较欣赏的。
张绣投降后,曹操特意设宴款待,表示愿意将其视为自己人。
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曹操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不仅让他痛失爱子,还间接导致了他后半生的遗憾。
当时驻扎在宛城期间,曹操无意中见到了张绣的叔母邹氏。

邹氏虽已中年,但保养得宜,风韵犹存。
曹操向来风流,见到邹氏后顿生爱慕之情。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纳绣妻妾",也就是强行霸占了张绣的亲属邹氏。
这一举动在军中传开后,引起了很大的非议。
曹操的谋士荀攸和郭嘉都曾私下劝谏,认为此举会激怒张绣,不利于军心稳定。

可曹操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对曹操来说,这只是一次随性而为的风流韵事,却没想到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绣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他本就是被迫投降,心中早有不满,如今又受到如此羞辱,立刻决定反叛。

张绣秘密联络了自己的心腹将领,趁着曹操疏于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了兵变。
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张绣的军队突然包围了曹操的营地。
毫无防备的曹操军一时间乱作一团。曹操被仓促从睡梦中惊醒,慌忙披挂上马,带着少数亲兵突围。

曹昂舍命救父
混乱中,曹操的长子曹昂正好在附近。
曹昂字子脩,是曹操和丁夫人所生的儿子,也是曹操当时最为看重的继承人。曹昂从小就跟随父亲征战,勇武过人,深得将士们的爱戴。
眼见父亲陷入危险,曹昂二话不说,立刻带领亲兵前去救援。
当他看到父亲的战马因为慌乱中被乱箭射伤,速度大减时,立即下令与父亲换马。

"父亲,快骑我的马!"曹昂大喊道。
曹操虽然心中不舍,但危急时刻,也只能接受儿子的好意。
他翻身上了曹昂的坐骑,回头看了儿子最后一眼,便在亲兵的护送下突围而出。
而失去了快马的曹昂,很快就被张绣的追兵赶上。

他拼死抵抗,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与曹昂一同殉难的,还有曹操的侄子曹安民,以及曹操的爱将典韦。
典韦是曹操的贴身护卫,武艺高强,在这次突围中展现了惊人的勇猛。
据说他双手各持一戟,杀敌无数,最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下。

临死前,典韦还挡在通往曹操逃跑方向的路上,为主公争取了宝贵的逃脱时间。
曹操最终虽然成功突围,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他带着残兵败将撤回营地,得知曹昂战死的消息时,这位铁血君主罕见地老泪纵横。

夫妻反目
曹昂的死对曹操打击极大,更让事情雪上加霜的是,曹昂的养母丁夫人在得知养子战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与曹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丁夫人本是曹操的原配夫人丁氏,曹昂虽非她亲生,但她将其视如己出。
在她眼中,曹昂不仅是曹家的长子和继承人,更是她半生的心血与寄托。

如今曹昂因为救父而死,丁夫人悲痛之余,将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到了曹操身上。
"都是因为你的荒唐,才会招来祸事!"丁夫人泣不成声,"如果不是你糊涂迷恋邹氏,怎会惹怒张绣?我的昂儿怎会白白送命?"
面对丁夫人的责备,曹操本就愧疚难当,加上失子之痛,一时也控制不住情绪,与丁夫人大吵一架。

争吵中,曹操说了许多伤人的话,最终导致夫妻关系彻底破裂。曹操气头上将丁夫人送回了娘家,这一决定他很快就后悔了。
冷静下来后,曹操意识到丁夫人对他的指责其实是有道理的。
确实是自己的荒唐行为导致了这场悲剧,不仅失去了爱子,还可能因此失去结发妻子。

随着时间推移,曹操对丁夫人的思念与日俱增。
他多次派人前去丁家说情,希望丁夫人能够回心转意。但丁夫人对曹昂之死的悲痛和对曹操的怨恨已深入骨髓,坚决不肯回府。

心结难解的遗憾
多年后,曹操已经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权倾朝野。
表面上看,他功成名就,但心中的两个结却始终无法解开:一是爱子曹昂的死,二是与丁夫人的隔阂。
晚年的曹操决定亲自前往丁家,向丁夫人道歉求和。

当时曹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王,几乎很少有事能让他亲自出马。可为了挽回丁夫人,他放下了所有的尊严和架子,亲自登门拜访。
曹操来到丁家门前,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等待着丁夫人的出现。丁家的仆人见是魏王驾到,慌忙进去通报。
可丁夫人听闻曹操亲自前来,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请转告魏王,老身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仆人将这话转达给曹操时,这位叱咤风云的枭雄站在原地,久久不能言语。
最终,他只能黯然离去。这次求和的失败,成为了曹操心中永远的痛。
公元220年,曹操病重,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召集曹丕、曹植等儿子到床前,交代后事。

说完公事后,曹操突然语气一转,说道:"我如果魂而有灵,死后定要去见子脩(曹昂)。百年之后,你们一定要告诉丁夫人,就说我到死都很想念她,很后悔当年的所作所为。"
这句"魂而有灵"后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在天之灵",而"百年之后"也成为了表示去世的委婉说法。
这两个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曹操一生征战无数,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却因一时糊涂犯下的错误而失去了最亲的人。
这位枭雄到死都无法释怀的两件事:爱子的牺牲和爱妻的离去,提醒我们即使是最有权势的人,也无法挽回时间的流逝和感情的破裂。
曹操临终前的感叹演变成的成语,融入了我们的日常表达中,成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后汉书·曹操传》、《魏晋史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