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两岸关系再添变数,亚利桑那荒漠上的厂房烧钱如流水,南京厂盈利却被刻意忽视。
台湾经济命脉正被悄悄转移,这让不少岛内有识之士坐不住了。
一架低调起飞的专机抵达北京,国民党元老洪秀柱发出求助。我国台办主任宋涛给出的回应到底透露了怎样的信号?
台湾经济命脉的北美漂移正在悄然进行。

2024年3月,台积电宣布将在美国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工厂和研发中心建设,这个数字令人咋舌。
这笔投资远超过早在2020年就已启动的亚利桑那州120亿美元晶圆厂项目。
随着赖清德上台,这种资本西迁的步伐不断加快,引发岛内各界广泛担忧。
股东会年报上的数字冰冷而残酷。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新厂亏损143亿新台币,这个庞大的亏损数字揭示了"政治投资"背后的经济代价。
有专家分析,这些亏损最终将转嫁到台湾民众身上,影响岛内就业和经济发展。赖清德政府推动的这种资本外迁政策,被批评者直指为变相"卖台"。
相比之下,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南京厂不仅没有亏损,反而创造了260亿新台币的可观盈利。
这一鲜明对比引发了各界对台湾当局经济政策的质疑。南京厂的成功证明,两岸经济合作能够为台湾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危机。
作为坚定的两岸和平统一支持者,她决定亲自率团访问大陆,寻求对话与合作的可能。洪秀柱此行最重要的安排是与国台办主任宋涛的会晤。
宋涛在会见中明确表达了大陆方面的立场。
他强调:“卖台引战”必定失败,“台独”分子必遭惩处!
针对台积电等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宋涛还表示将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洪秀柱团队对宋涛的表态感到满意。

会谈结束后,洪秀柱表示将把大陆方面的善意带回台湾,推动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的轨道。
台积电作为台湾最大的企业之一,其投资决策不仅关乎企业本身的发展,更对台湾整体经济和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有经济学家指出,如果台积电继续大规模向美国转移资本和技术,台湾可能面临产业空洞化的风险。
赖清德政府推动的"亲美远中"政策在实践中遭遇了经济现实的考验。
尽管美国方面承诺提供补贴和支持,但台积电在美国运营成本远高于预期。

劳动力成本、水电费用、原材料采购等各方面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岛内民调显示,超过六成的台湾民众担忧核心产业外迁会影响台湾的经济前景。这种担忧已经转化为对赖清德政府的不满情绪。
宋涛在会见中特别提到了两岸经济互补性,强调大陆市场对台湾企业的重要性。
他引用数据指出,近年来两岸贸易额持续增长,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这些事实有力反驳了"脱钩"论调。

台积电资本外迁的背后,是美国试图重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战略图谱。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诱导台湾将其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能力转移到美国本土。
赖清德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配合姿态,引发了"卖台"的质疑。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两岸关系走向备受关注。

洪秀柱与宋涛的会面释放出积极信号,暗示两岸对话机制仍有恢复的可能。
专家认为,经济合作可能成为打破两岸政治僵局的突破口。
随着台积电在美国的亏损持续扩大,岛内呼吁重新审视对大陆政策的声音越来越高。
洪秀柱此行能否促成台湾当局政策调整,让我们继续关注。但宋涛的回应却表明,大陆方面对两岸经济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

信息来源:
[1] 中华经济研究院,《台资企业大陆投资效益分析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
[2] 台湾经济研究院,《半导体产业全球布局风险评估》,2024年3月15日
[3]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官方记录,2024年3月27日
[4] 美国商务部,《半导体与科学法案实施细则》,2023年12月
[5] 台湾"经济部投审会",《对外投资审查季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