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演武古镇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战国时期七雄之一魏文侯时期的招贤馆演武厅说起,至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况且,我们古镇以前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故道,汾河原来因洪水泛滥,经常改变河道,现在我们当地的磁窑河就是原来汾河的故道,直到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汾河再次东徒平遥境内,磁窑河才占据原来汾河故道南下孝义归入汾河。
汾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涌现出来的达官贵族,富豪乡绅也是不少,其中虽然没有太有名的人物,可是从当地的众多四合院,楼院,以及地里的坟墓上,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从我们村庄的土地地名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地名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历史地名是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存,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等方面人类活动的结果,也是自然环境变迁的见证。其不仅传达着重要的地理信息,也承载着历史人文的形象记忆,常见于各种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之中。也特别存在于古村落、古城镇、老街道的称谓当中。当然也存在于古村落流传下来土地上的老坟墓称谓上。
这些地名原先用字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及先人对此地的地理认知和情感,可以说,历史地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因此也可以说各个地方的土地名称成了当地对于以前历史的重要见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先人们对于此地的地理认知和情感的载体。
首先,我们演武村和唇齿相依的招贤村就是数千年来,承载了当地以前历史的重要见证和文化传承流传下来的(当地传说;先有招贤馆,后有演武厅)。
再比如,我们村庄磁窑河东有红胡子茔(茔,我们当地指墓地),村东北面有田茔,村庄西边有东王莹,西王茔,何茔,两碑,臭草茔,村庄东南有九老爷坟,而且还有和尚茔,特别是村庄正东面有道碑,八碑,牌楼等等的地名称谓。
这些个地名的称呼,想来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些或美丽、或凄惨、或简单、也或复杂的故事传说。
演武王家在田茔的老坟墓
最著名的就是村庄正东面的牌楼(牌楼顾名思义就是有牌楼的地方),道碑,八碑。那些地方都是清朝时期演武王家的坟茔地。
据演武王家王福中先生生前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牌楼上,也就是村庄正东四五华里大道路北,我们当地叫牌楼的地方,还有许多拆除了看坟墓房屋的石头构件砖头堆,但是牌楼已经没有了。
据他说那是演武王家在清朝时期皇帝敕封修建的表节牌楼。而王福中老先生的先祖(王帮谦夫人)在演武前街上也曾经有过一座皇帝敕封修建的表节牌楼。
网图 旧时达官贵族以及富商大贾们坟茔牌坊 当地叫牌楼
在村正东面三四华里的地方,道北面我们当地叫道碑,道南面叫八碑的地方,那里都是清朝时期演武古镇达官贵族以及富商大贾们的坟茔地,我们20世纪60年代还记得道碑(当地地名)上路北面还有两座神道碑楼(备注1),造型别致,全国罕见。
笔者留意了许多电影电视剧以及许多老照片上均没有发现相同此碑楼的影像。
那两座碑楼高大辉宏,雄伟壮观,它坐北朝南,差不多有五六米多高,四方形,直径有一米多宽,下面是差不多一人高的石头碑座,一色青石板造就,龟座檐顶,雕刻精美,碑体内是空的,碑身正面刻有清朝乾隆、道光皇帝诰赠演武王家巡抚,道台,布政使等字样,字迹优美,遒劲有力。
网图 两座碑楼高大辉宏,雄伟壮观,它坐北朝南
网图 两座碑楼高大辉宏,雄伟壮观,它坐北朝南
我们小时候掐野菜避雨的时候,或者有时候玩耍的时候还爬进到那个高高的碑身里,里面坐上四五个孩子还是绰绰有余。
下面一段文字是郭述鲁先生发表在汾州乡情2012年第一期《招贤村、演武镇的历史由来!》中的一段文字:演武王姓居多,晚清时高官不少,在村东三里许的王家坟茔地头,就曾有八通神道碑,碑高丈余,龟座檐顶,全由青石镌成,刻有大清道光敕封巡抚、道台、布政使等模样。时值1948、49年,我属髫龄,识字不多,多次玩耍至此,因碑刻字迹优美,常常用手抚摸,留在了模糊的记忆中。至于这些高官是考取的,还是捐授的?无从考证,不得而知。据老辈人说每年省亲时节,载以财富的骡驮马队长有里许,这在旧社会是相当吸引眼球的,故有罗城、小相也不如演武一说。
道碑路南面是八碑(当地地名)。八碑顾名思义是有八个碑,而且八碑上的碑楼据说比路北面的碑楼规模还要更加高大雄伟。也是整个青石板建造,龟座檐顶,也是清朝皇帝诰封,敕封修建。
网络图 八碑上的碑楼据说比路北面的碑楼规模还要更加高大雄伟
据上了年龄的人讲述,八碑上大多是清朝中后期演武古镇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太原等地为官以及他们的眷属们的坟茔地。八碑坟茔里石人,石兽,石头供桌星罗棋布。
据附近南边村庄里上年岁的老人说,八碑上的那些个碑楼高大巍峨,晴天的时候,离八碑碑楼七八里地的地方,还能够看到那些个高大雄伟的碑楼。
网络图 八碑坟茔里石人,石兽,石头供桌星罗棋布。
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我们当地磁窑河上的水利枢纽(当地叫公路桥) 以及各种原因(备注2),在20世纪60年代时候,就已经留下路北两个牌楼了,到70年代,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兴修水利,剩下的两座牌楼也是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可能是都拆除修建了桥梁涵洞了。
而且,据上了年岁的人讲述,早以前我们当地西南上西楼院的一个主人的内眷去世以后,水陆道场,音乐响器,旗旗号号,独龙杆架棺,全部官家执事,这个在当时当地也比较罕见。
而更加特别的是,为了不让去世的内眷棺柩见到太阳,而运用的是“连茔(阴)站”。
“连茔(阴)站”就是从院子里灵棚处开始,至坟茔里差不多有四五华里的道路上,全部用木料支棚,上面用布封顶,一路上不让见到太阳。
你说,那是什么样的气派,一般的富商大贾,一般的官员也没有这样的势派,据说主家是在南方那个省当巡抚,布政使什么的官。
而且,据老辈人讲在每年回家省亲的时候,载有金银财宝的骡驼轿(备注)就有里数来长。这个在当时还不发达的当地来说是相当气派,相当吸引人们眼球的,故有人们说;“金罗成,银小相,不如演武镇的疙瘩上,西南上”。
我们小时候,依稀记得八碑那个墓地里树木参天,地里均是七八尺,或者更高的土堆。而且一人多深的土坑遍布地里。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盗墓所为吧!村庄西边东王莹也是如此,甚至更加厉害,差不多有一丈高左右的土丘也是遍布地里,直到后来我们生产队在那里陆续开展平田整地,才将土地整理平整。
而据上了年岁的人讲述,在西王家茔,曾经有人发现一个坟墓的主人就有七八个陪葬的女人,想必这也不是一般的官员绅士,一般的富商大贾。肯定是一些大官,或者王公贵族什么的坟墓。
还有村庄磁窑河东面的红胡子茔,那个时候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我们在那里劳动,也经常发现有一二十斤重的墓砖,而且还有碎了的墓碑,石兽装饰等。
据演武王家的后人说;他家一位在清朝时候的先祖,很有文采,况且为人豪爽,因为胡子有点发红,因此,江湖上叫做红胡子,去世后葬在那里,所以叫做红胡子茔。
还有村庄东南面,我们称之为小官道出来的九老爷坟,我们只知道是叫九老爷坟,但不知道是什么老爷。 而附近还有和尚茔,据说是原来我们古镇圣寿寺和尚的坟茔。
还有村庄西边的东西两碑两个地方,都是有话题的坟茔,只是我们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中的所以然了。
网图 东西两碑两个地方也有碑楼
网图 东西两碑两个地方也有碑楼
因此,从中不难看出,这些坟茔绝对不是一般贩夫走卒,普通老百姓所建,定是一些达官贵族,富豪乡绅所建。
从中不难看出演武王家在清代的“皇恩浩荡”以及在乡间的飞黄腾达,也不难看出演武古镇曾经辉煌的过往。
古来将相何其多,荒冢一堆草没了
不过,不管普通也罢,豪华辉煌也罢,到现在都是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
正如红楼梦好了歌所说道;“古来将相何其多,荒冢一堆草没了”。
(备注1)神道碑;神道碑是为古代高等级坟前的标志性建筑,是一种纪念性的石刻,通常用于纪念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因此对使用者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及封赠先祖经皇帝批准,方可修建神道碑。以表彰其功绩,这在古代中国也是一种常见的皇家丧葬文化现象。
(备注2)公路桥:公路桥位于汾阳市演武镇南开社村东之汾、平公路交界处。建于1956年,由当时省水利局设计,汾河管理局施工。桥带闸呈东西方向,横跨于磁窑河上,总长56米,桥面宽7.6米。桥下设九墩十孔,西侧第一孔(九支渠进水闸)宽为4米,其余每孔宽4.5米;桥墩厚1米,用青石砌筑,石料基本皆为墓地石桌。
网络图片 20世纪50年代在汾平公路磁窑河上修建的水利枢纽(我们当地叫公路桥)
一个想法:如果什么时候公路桥改造,那些修建公路桥的石料(好些个庙碑、碑楼碑志、墓志铭等等)就会重见天日,而有关演武古镇的一些历史资料是否也会重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