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地下震动,因为甚至在距离震中数百公里的泰国首都,建筑物都受到了影响。
据地震学家称,缅甸的这次地震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余震。
地震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主任彼得·舍巴林(Pyotr Shebalin)表示,缅甸地震区域是地壳中三个板块的“交汇”之处。他解释说,这里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构造运动过程。

“主要原因显然是印度板块和欧亚岩石圈板块的碰撞。在这个区域,强烈地震经常发生,当地对此也有所了解。当然,今天的这次地震非常强烈。地震学家指出,每隔几十年,这里就会发生这样强度的地震。”
回顾一下,2025年3月28日上午,缅甸记录到了7.7级地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消息,震中位于该国中部西卡因市(Sikkin)16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

实际上,在缅甸发生了两次地震,震级分别为7.7级和6.4级。
事实证明,这次地震活动极具破坏性,以至于邻近的泰国也深受其扰:据当地媒体报道,曼谷的一些高层建筑出现损毁,数十人被埋在瓦砾之下。值得注意的是,曼谷距离地震震源有600 - 700公里。
东南亚地区的地质结构尤为复杂:附近的缅甸微板块干扰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
O.Yu. Schmidt地球物理研究所副主任拉本·鲁本·塔特沃相(Raben Ruben Tatevosyan)回忆说,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也是这里发生的地质过程的结果:当印度板块俯冲到欧亚大陆板块之上时,这些山脉便形成了。这大约发生在5000万年前,而实际上,直到现在,这些山脉仍在“生长”。当前发生的地震也是这一大规模地质过程的一部分。
“这次地震与北部印澳板块运动的东部边缘有关,正如人们所说,超级断层——实皆断层(Sagaing Fault,原文“萨加舞”推测为翻译错误)发生了大规模的错动。正是它的活动导致了这次地震的发生。”一位物理和数学科学博士解释道。

有趣的是,实皆断层几乎与此次地震的位置重合:它几乎呈直线贯穿缅甸的整个中部地区,延伸长度达1200公里。它常被称为“地震的超级断层”。
鲁本·塔特沃相补充说,在这条断层附近,俯冲带也穿过,即一个板块“潜入”另一个板块之下,并逐渐沉入地球的地幔层,这同样会引发地下震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震动发生的深度要大得多。
根据科学家的说法,在不久的将来,预计会出现地震的余震——这是地震活动的后续表现。
“通常情况下,如此强度的地震会伴随一系列足够强烈的余震,至少会持续几天时间。之后,是强度逐渐减弱的一系列后震,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彼得·舍巴林说道。
与此同时,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指出,主震发生12分钟后,就已经发生了一次6.4级的余震,显然其强度要弱很多。

“可以预期,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这一系列余震不会出现异常。也就是说,在这一系列余震事件中,不会出现接近主震震级的强烈地震。”鲁本·塔特沃相推测道。
他还将缅甸和泰国当前发生的地震事件与近期土耳其发生的地震进行了对比——当时,土耳其的一次余震强度与最初的主震相当。他希望这次缅甸和泰国不会出现类似情况,但也强调,无法对此做出绝对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