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紫禁城的42天:如何处理皇宫中的妃嫔和宫女?

邦立看历史 2023-03-28 09:06:02

崇祯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农历三月十七,大顺军在北京城外的攻势格外猛烈。

这座大明二百余年的帝都,在农民军排山倒海的呐喊声中瑟瑟发抖。

这是自西元一四二一年朱棣将都城迁过来之后,帝都面临的第四次兵临城下。

若是不算皇太极于西元一六二九年试探性进攻的己巳之变,这座帝都,每百年就要遭遇一次浩劫。

前两次它成功地守住了国门,而这一次,它终究没能幸免。

城外的守城官兵在浴血奋战,宫内的妃嫔和宫女则心急如焚。

她们知道,一旦城破,等待着她们的将是什么……

幸运闲藩王,悲剧勤皇帝

崇祯本来可以只是一个悠悠岁月的亲王,可以终日钟鼎玉食、美姬在侧。

太祖皇帝朱元璋给他这一类藩王定义的角色属性,只是绵延皇家血脉。

可偏偏十八岁那年,他的哥哥,年仅二十三岁的天启帝朱由校驾崩了。

酷爱木匠活儿的朱由校在子嗣方面的成就,相较于木匠活儿而言,可谓惭愧至极。

他没有留下皇子。

按照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的规定: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遇有皇帝没有子嗣的情况,则可以采用兄终弟及的办法来确立继位人选。

在此之前的嘉靖帝,也就是天启、崇祯兄弟俩的高祖父,就是因为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无子,才得以以一个湖北安陆的二字王的身份入继大统的。

此后皇位得以顺利传子百年,直到天启帝病逝,又一次出现了立藩王为新君的局面。

崇祯很幸运,当年他的老祖宗永乐皇帝朱棣也是藩王,但他想当皇帝却要背负着杀身的风险和天下后世无穷的指摘。

而崇祯这个本该平凡一生的信王,却足不出户就幸运地被皇冠砸在了头上。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天启没有儿子,那传位给崇祯不是情理之中的吗?

谈不上有多幸运。

可明朝,不同于清朝的秘密建储。

明朝执行的是严格的立嫡立长的制度,为的就是打消藩王的觊觎之心。

当年朱由校、朱由检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就是单凭一个长子的身份而成为了大明天子。本来万历皇帝专宠郑贵妃,并子以母贵的更偏爱皇三子朱常洵。

而长子朱常洛的生母,却只是个出身卑微的太后宫中的宫女。

一日,万历皇帝去给母亲请安,在洗手的时候多看了一眼端脸盆的宫女王氏。

然后一时兴起,临幸了这个宫女,事后就把她忘到了九霄云外。

直到宫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太后问起才牵出皇帝的这桩风流往事。

起初,万历皇帝还狡辩说没有这档子事儿,直到敬事房翻出起居注的存档,面对白纸黑字,万历才不得不承认。

可见朱常洛在万历眼中多不受待见,他不是父母爱情的产物,而是让父亲颜面无光的活见证。而最后他得以继承皇位,也足可证明明朝皇位继承制度的规矩之森严。

说了这么多,崇祯的幸运体现在哪呢?

崇祯帝在朱常洛的七个儿子中排行第五。

而在朱由校之下,朱由检之上的老二、老三、老四,无一例外地早夭了。

朱由检之下的老六、老七也没能活到成年。

这就使得朱由检在朱由校无子时,得到了皇位的第一继承顺位,且是唯一继承人选。

但朱由检又是不幸的,他接手的大明江山早就不复当年的荣光,已经是一艘百孔千疮的破船了。

朱由校留给弟弟的,除了一个摇摇晃晃的皇位之外,还有虎踞东北的努尔哈赤的虎视眈眈;以及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九千岁魏忠贤及其“夫人”——朱由校的乳母客氏。

一个长在帝王家的十八岁的年轻王爷,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掌门人。

他有没有魄力铲除奸邪,有没有勇气革除积弊?

正直的朝臣们都引颈盼望着,他们在天启朝受尽了宦官的压制和荼毒。

崇祯没有让他们失望,继位不久,就以雷霆手段诛灭了魏忠贤一党。

一时间人人拍手称快,也对崇祯能成为中兴大明的圣明君主而充满期待。

有祖宗家法在,诛除一个宦官对大明皇帝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为了防止大明出现如东汉、唐朝那样宦官专权的局面。

太祖皇帝严令“内官干政者,斩”!

并将这道旨意做成铁牌放置在宫中,以时刻提醒宦官们谨守本分。

宦官干政的问题解决了,但东北那个大清皇帝,和他一众能征善战的兄弟子侄可就没那么好对付了。

此前五百年就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

于是崇祯开始改革政府机构、开源节流。

开始宵衣旰食的忙于扑灭这个东北新兴的又一个大金国——大清。

失业穷驿卒,创业伟闯王

崇祯是个修补匠,整天拎着他那如椽巨笔,一锤一凿地修补着大明这艘百孔千疮的破漏之舟。崇祯二年(西元一六二八年)的一天,崇祯照例挥舞着斧凿,进行着修补工作。

这一次的工作内容是,裁撤驿站和驿站工作人员。

因为当时官场乌烟瘴气,驿站本是为方便中央同地方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和高效传递军事情报的政府机构。

可此时,很多驿站已经沦为了众官员及其家眷出行的免费高速通道。

裁撤驿站及其工作人员,不光可以整顿官场的不良习气,每年还能省出十余万两的银子,可谓一举两得。

但这次,崇祯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有个世居陕西米脂的银川驿卒,本打算捧着驿卒这个勉强糊口的铁饭碗了此残生。

可崇祯一道圣旨下来,裁撤了银川驿。

他失业了,愤怒了!

连年的天灾,已经让家乡的土地龟裂得如同耄耋老人沟壑纵横的老脸一般。

这好容易弄到的糊口营生,就因为这一张黄纸,就断了他的生路。

他绝望了,造反了!

这个银川驿卒就是日后大明的掘墓人——闯王李自成。

从此这个曾经的银川驿马夫,奋臂一呼,九州为之幅裂。

闯王大军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

他们受够了天灾频发之下,政府反而变本加厉地盘剥,纷纷加入了闯王的起义大军。

当时有一首不知作者的歌谣,描写了当时闯王受欢迎的程度和百姓们加入义军的高涨热情。“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就这样闯王麾下聚集了上百万的武装力量。

他们一路过府经县,从陕西一直杀到了京城。

崇祯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农历三月十八的子夜,面对百万农民起义军不可阻挡的如潮攻势,崇祯派人敲响了只有重大紧急状态下才能敲响的景阳钟。

也许是农民军的喊杀声湮灭了钟声,或者更可能是面对不可避免的城破,饱食终日的众大臣无一人敢来。

面对着往日衣冠盈庭,如今却空空如也的大殿。

崇祯自知已无力回天,他默默地走出玄武门,身后也只默默地跟着一个司礼监太监王承恩。

走出皇宫的崇祯也许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座宏伟的宫殿,这座他十七年来为帝国恪尽职守的所在,此刻已经被城外闯王军队的火把照得一片殷红了吧?

他从容地走向煤山,在一棵歪脖子老槐下,他停下了脚步,最后看了一眼这即将易手的江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作为皇帝,他享尽人间富贵,当此亡国之际,他也理应为国殉葬。

他以发覆面,自缢于树。

同时留下了一封血书给李自成。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

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

然皆诸臣误朕也。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二百七十六个春秋;

自成祖皇帝朱棣定都北京,二百二十三个冬夏。

一个王朝走向了终点。

而相较于众多的亡国之君,崇祯治国理政的能力抛开不谈,单就他不跑不降的举动而言,已经足以让一众亡国之君汗颜了。

崇祯自缢的第二天,北京城门洞开,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李自成威风凛凛地俯视着它,乌龙驹昂首阔步地踩踏着它。

平日有尊卑,亡国无贵贱

崇祯走了,留下了阖宫不知所措的嫔妾和宫女。

崇祯知道一个王朝走到尽头的时候,昔日备受君王雨露恩泽的后妃和受万千宠爱的公主将会经历什么。

于是他在自缢之前命结发妻子周皇后自裁,又亲手砍死砍伤了平日与他亲近的众后妃和公主。

《碧血剑》中的阿九朱媺娖、《鹿鼎记》中的独臂神尼,就是以被崇祯砍掉左臂的长平公主为人物原型的。

可惜这个长平公主并没有像金庸笔下那样,有着神功盖世,也没有活到康熙年间。

而是在顺治三年(西元一六四六年),在年仅十七岁的花样年纪便枯萎凋零了。

历来最无情的是帝王家。

而亡国帝王家的女眷无疑更是其中命运最为悲惨的。

身为公主、后妃的帝王内眷,看似平时养尊处优,生活优渥,无限风光。

可在古代,她们的境遇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公主看似金枝玉叶,实则极易成为政治斗争和博弈的牺牲品。

出于政治目的而被迫远嫁异国的有之,为稳住权臣逆党而被下嫁的有之。

她们要么客死异乡,要么年轻守寡,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而后妃的处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平日要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帝,要忍受孤独清零的漫漫长夜,要防范得势妃嫔的迫害。

凡此种种,每一样都足以让她们玉蕊早凋,朱颜易老。

而若是赶上改朝换代,她们或被咒骂为红颜祸水,足不出户却得承担国破家亡的罪责;

或被新朝当成战利品分配给军士,受尽折磨凌辱。

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蒙尘北国,最终饥寒交迫地死在五国城。

而他们的后妃、公主更是一路惨遭金兵蹂躏,生不如死。

此刻,面对未卜的前途,崇祯宫中的女眷或自杀或逃跑,剩下未死未逃的只能如待宰的羔羊,听凭大顺军的处置。

闯王来到宫中之后,一眼相中了宫女窦美仪,并强纳其为妃。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闯军将领纷纷有样学样,开始在北京城里大肆搜罗美女。

其中,闯王手下大将刘宗敏更是夺了吴三桂的爱姬陈圆圆,并打伤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

此举让身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知道了。

本已准备投降李自成的他,马上找到多尔衮表示愿意做清军的马前卒。

“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引清兵入关,准备杀向李自成。

李自成也不甘示弱,他集结部队,在山海关摆开阵势,打算将吴三桂同清军一起消灭,一劳永逸。

但农民军经历了短暂的北京城天子脚下的富贵之后,就像跌进了浓硫酸里一般,被迅速地腐蚀了。

加之这时的满洲八旗兵锋锐不可当,李自成迅速败下阵来,手下百万之众溃不成军。

他狼狈退回北京,仓皇中还不忘过把皇帝瘾。

然后继续向南败走,直到顺治二年殒命九宫山。

小结:

李自成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中可谓是佼佼者,但进入北京后,农民起义惯有的浅见在他身上被无限放大,迅速地腐化堕落。

以至于仅仅42天的时间就狼狈地拱手让出了北京城。

当年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北平之前,毛主席曾戏称这是进京赶考。

他说:我们不要做李自成,我们争取考个好成绩。

后来的结果证明,二者相距何啻云泥!

所谓温柔乡,英雄冢。

进京后迅速沉溺声色犬马的大顺军,在给无数女性带来屈辱的同时也最终埋葬了自己。

让一个本可以冉冉升起的王朝没能逃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参考文献:

《清世祖实录》

《明史》

《北狩行录》

1 阅读:1333
评论列表
  • 2023-03-29 14:31

    没有李治成,中国现在绝对是世界第一大强国,,,,,

    ________ 回复:
    没有李自成,还有张自称
  • 2023-03-29 03:35

    胡说八道,乱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