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轩被叫中年男人庇护所,受全网攻击和群嘲,女人到底急什么?

活成梦想中的模样 2023-04-11 21:56:46

近日,三联生活实验室一篇名为《在北京,金鼎轩是中年男人最后的庇护所》的文章引发许多网友共鸣。网友表示24小时营业的金鼎轩,确实给了许多中年男人一个释放或放空的空间,也有男顾客说:“有时候烦了,我一个人也会过来坐坐,这里还是比较舒服的。”

昨天,#金鼎轩回应被叫中年男人庇护所#这个词条又引发了讨论,原本也没啥,一个很正常的话题,但仙女们却不满了,直接开骂。

瞧吧一群人急眼的,立马上来就一句女人也很累,然后开始“我身边”大法说男人轻松,还有人问为什么没有女人的庇护所。既然如此,我们就来一一通过数据,看看她们所谓的苦是否普遍。

先说说养家的压力,女性劳动力参与率现如今59%不到,且这工作的女性平均工资低于男性2千以上。也就是说,在我国整体上,男性依然是养家的主体,所以她们说得女人能够养家的情况也许有但并不普遍。

我们再看看家务劳动,是不是如女性所说,都是女人包揽男人做甩手掌柜。根据201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这里面很清楚的记录了男女家务时间差的变化,两性家务劳动时间在2015年女性就只比男性多74分钟了(现如今差距更短)。

所以结合来看,女性所谓的既养家又独揽家务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了。随着洗衣机和扫地机器人等机器的普及,其实所需要人工的家务时间,将来会越来越短,那些说女人做一天的家务伺候一大家子的,这是活在大清么?

说完工作和家务,咱们再谈谈女性庇护所的问题,其实所谓庇护一词已经说明一些问题了,两性之间谁压力大更需要庇护呢?我们从社会压力、倾诉渠道、社会认可和发泄渠道这些方面来一一分析。

当下社会压力主要就是生存压力,说白了就是谁在社会中,被认为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养家义务,谁就承担更大的压力,从以上数据来说明显是男人。男性压力大,但相比于女性可以到处倾诉和唠叨,男性能向谁倾诉呢?无论是不让家人徒增烦恼的角度,还是社会舆论上,男性倾诉的想法都会快速被掐灭,久而久之男人们普遍习惯沉默,自己找个地方独自消化内心的苦楚。这种女性可以随意倾诉男性只能沉默的环境,也导致了无论是家里还是在外面几乎都是女性的主场,男性又能怎么办呢?

再说社会认可方面,整个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是弱者,她们倾诉会获得同情和帮助,但男性早就被习惯性当成顶(工)梁(具)柱(人),再大的压力都理所当然了。所以女性的唠叨和诉苦会获得正反馈,男性即便再大的压力但凡敢说,那就是没出息,这种双标在社会各个角落都体现了出来,看看这次金鼎轩词条下的评论区就知道了,这也是男性普遍不愿倾诉的原因之一。

压力大不能说还不被认可,也只有这种情况下意识暂避的场所,才能叫庇护所,而现如今绝大多数男人所谓的庇护所根本不是金鼎轩,更多的恐怕就是,下班回家那几分钟的一个人的车里。这些情况女性有普遍的在经历吗?并没有啊,女性根本不用所谓的庇护所专属,因为有太多专属的娱乐场所,我们看看平时线下的商城和步行街,看看奶茶店,看看各地旅游,几乎都是以女性为主的打卡地。

76%的家庭男性上交收入女性掌控财政大权,虽然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不高但70%的消费都是由女性贡献,中国女性消费市场已每年高达十万亿以上,在“她经济”的驱使下,线下商铺几乎做的活动都是以女性为主,网上更加疯狂。可以说,女性的发泄渠道和所谓的“庇护所”,无论网上线下几乎全占了。

综上,女性压力较小更能倾诉还有社会关心和同情,更有数量远超男性的发泄场所和能力,所以她们问女性“庇护所”在哪确实可笑,除了男性仅有的那么几个之外不全是吗?但即便如此,她们在男性庇护所的话题下如此的刻薄,极尽嘲讽之能事,这又是怎样的心态呢?

其实这跟乃万事件本质是一样的,她们是仇视男人庇护所吗?不,她们攻击的是,任何能让人看到男性不容易,尤其是还能引起男性不易话题热度的一切可能。女权的基础是什么?她们一直可以放在政治正确的位置,被社会如此照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就是整天说女性不易吗?

这么多年来,她们只说女性不易的地方,不用管这种不易是否跟性别有关,直接就往受被性别压迫的方向引作为“证据”。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各种活动日,都喜欢以“女性不易”作为宣传手段,商家、平台乃至官媒都很积极的参与,各种对女性歌功颂德。就连在平时,在舆论刻意的筛选下,女性上热搜的基本上都是要么正面事迹要么女性受害,这些热搜都能被拿出来做文章“证明”女性不易。

一旦坐实了自己弱者被压迫的地位,便可以长期的要求社会给予她们特权和照顾,久而久之她们就习惯性的无理搅三分了,这不仅仅是我们这里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女权的弊端。

如果说最开始她们的要求还合理的话,可慢慢的两性在权责上平等了,女权存在的合理性就消失了,她们会愿意吗?答案是很明显的,她们完全可以靠卖惨哭压迫源源不断的获得好处,这种不劳而获的大便宜为什么不占?在内心深处无穷欲望的影响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她们都会走向极端,平等以后就会在很多明明合理的地方打拳,硬给社会和男性扣帽子。

所以一旦社会发现男性也不易,那无论是对女权的基础理论,还是她们无脑卖惨,都是不小的冲击。当社会发现男性都这么惨了,那么她们平时说得很多不容易,究竟是不是性别压迫呢?当社会发现男性好像比女性更惨,那么按照她们之前的逻辑,是不是男性才是真正受压迫的一方呢?这些问题将是,男性不易同女性的一样,被社会看到并广泛关注后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当她们面对好不容易出现的一个男性不易的话题,才会如此的应激和疯狂。

这种心理也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平时那些说女性不易的话题和文章下,她们都是骂男人,仿佛女性的不易都是男人带来的,男人一点也不辛苦。可性别一换,在讨论男性不易的相关话题下,话题和文章下面依然都是骂男人,甚至还有人质问明明女人也辛苦为什么会有这种话题之类的。平时整天将女性捧的高高地,渲染女性不易,就算没有新闻也能硬上一些“生育损伤”“丧偶式育儿”等热搜,哪个男人敢有半点反驳和反对?哪怕只是说句男人也很累,都会直接被围殴说没妈或者没良心,可她们呢?在男性不易的话题下又是这副嘴脸。

这种双标不仅仅体现在这,很多事件都是如此,比如说当女性受害男性是加害者的时候,评论区几乎一边倒的攻击全体男性。可性别一换女性害男性呢?那评论区要么就是受害男人的问题,要么就是跟性别无关了,有些女生甚至会预防式地留言说男人也有这么干的,为何会这样?因为她们惯用通过某个事件攻击整体男性的手段,所以深知其威,怕男性在性转的新闻下也这么干。

当然,除了负面案例,男性言语冒犯女性和女性侮辱男性的事件下,这种双标也很明显,看杨乐和杨笠就知道了。这种双标能够玩那么多年,无一不是建立在,男性没有和她们一样的基础之上,所以一旦发现男性有一点走她们舆论路线的苗头,她们立马就会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反应里最常见的招式就是歇斯底里,用态度和卖惨转移注意力,用情绪代替大众思考,就像男性庇护所词条下她们的反应那样。

0 阅读:34

活成梦想中的模样

简介:活成你梦想中的样子,励志、理智生活,反毒鸡汤反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