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海洋里,五言绝句如同晶莹的珍珠,以最精炼的语言承载着最丰沛的情感。
昨天我们分享了清代的10首经典七绝,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清朝这些短小精悍的五绝,分享10首具有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出别样的魅力的五绝作品。
看看有你喜欢的吗?

1、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在十二月十五的夜晚,沉闷的更鼓声一阵紧似一阵,催促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深,人们的喧闹声逐渐消失,整个世界十分宁静。吹灭了灯窗户却变得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洒在漫天的雪上,将整个世界照亮。
袁枚通过对更鼓、人声、月光、雪的描写,寥寥数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冬夜雪景图。
2、
《清风涛》
徐骏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不要小看萤火虫那微弱的光芒,它仍存照亮长夜之志;清风无知,为何偏要掀动我的书页?
前两句充满了哲理,表达了即使自己力量微小,也要有所作为的决心。而后两句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和幽默调侃,表现了他内心对自由和知识的追求。
可在那个文字狱盛行的时代,这句诗被误解为对清朝统治的不满,给徐骏带来了灾祸。
3、
《题画》
吴绮
茅屋净无尘,溪树青疑雨。
中有卷书人,坐与春山语。
一间茅屋干干净净,没有丝毫尘埃,溪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颜色青得仿佛是被雨水洗刷过一般,茅屋之中,有一个人手持书卷,独坐山间,与春山相对“交谈”。
诗中营造出一种宁静、高雅的氛围,表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读书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美好追求。

4、
《南行杂诗》
高珩
几月舟行久,今朝倦眼开。
万峰飞舞处,一片大江来。
几个月来一直在船上漂泊,今天终于倦意消散,睁开了眼睛。眼前的景象让他眼前一亮,群峰如舞,浩荡江水奔涌而来。
诗人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山峰的连绵起伏和大江的气势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
5、
《行书五绝扇面》
郑燮
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
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山峦仿佛消失在了弥漫的雾气之中,就在雷声阵阵,雨下个不停之时,夕阳劈开云幕,光线照在望江楼上,那感觉就仿佛将望江楼 是被“吐” 了出来。
从前面的迷雾、雷雨,到突然出现的夕阳和望江楼,画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充满了戏剧性。

6、
《春风》
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春风就像尊贵的客人,甫一到来,就让整个世间便变得繁华起来,吹走了千山的积雪,让大地恢复生机,走时留下了万紫千红的花朵,将世界装点得五彩斑斓。
“扫”与“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春风那摧枯拉朽的强势,又看到了润物无声的柔情,很好的展现了春风活力与魅力。
7、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阴暗潮湿、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苔藓却顽强地生长着,即使苔花小得像米粒一样,它也依然像牡丹一样努力地开放。
此诗是写给所有平凡生命的赞歌。袁枚以苔自喻,反抗“唯有牡丹真国色”的传统审美观,赞美了积极向上、努力绽放的精神,激励无数逆境中的灵魂。

8、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没有月光的漆黑夜晚,只看到了一盏渔灯如孤萤闪烁;微风拂过水面,波纹将灯影揉碎成漫天星光。
从一点渔灯到满天 “星” 光,画面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查慎行二十个字,便将一个平凡的夜晚变得充满诗意。
这不仅是写景,更暗喻困境中的希望——微光经风浪激荡,亦可化作璀璨星空。
9、
《偶成》
宋凌云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
远方的书信断绝了,不禁猜测离家的人难道不想家吗?这一句既表达了对征人的牵挂,又流露出一丝埋怨。可怜家中的小儿女,每天夜晚都看着灯花,期盼着父亲的归来。
全诗无直接抒情,却通过“鱼书绝”、“看灯花”的细节对比,刻画出战争年代的家国悲剧。灯火明灭间,照见战争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渺小与亲情的永恒。

10、
《梅花坞坐月》
翁照
静坐月明中,孤吟破清冷。
隔溪老鹤来,踏碎梅花影。
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月光之下,独自吟诗,打破了夜晚的清冷与寂静。一只老鹤从溪对岸飞来,它的脚步踏碎了地上的梅花影子。
翁照通过对静坐、孤吟、老鹤、梅花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高雅的氛围。
末句“踏碎”二字极具画面感,仿佛听见月光碎裂的声响。
这十首清代五绝,或写山水之壮美,或抒心性之幽微,它们都在有限的文字中展开无限的精神宇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清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END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