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招亲出上联:上下同心读忐忑,书生巧对下联,才女红了脸

长风文 2025-04-11 04:14:05

从桃符驱邪的古老传说,到装点门庭的风雅之举;从文人墨客的案头清玩,到民间节庆的必备元素,中国的对联传统艺术,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不少人爱不释手。

在漫长的古代,对联作为一种文人雅士展示才华、切磋技艺的重要方式,无数佳话由此诞生。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述一则浪漫的对联故事。

风景如画的江南小镇,有一户舒家。舒家世代诗书传家,家中藏书楼"琅嬛阁"藏有宋元孤本千卷。到了舒檀儿这一代,即便只是女儿身,可她的才学依然在当地出名。

檀儿作为舒家的独女备受宠爱,生得眉目如画却不失英气,自幼随父研习经史子集,尤擅诗钟嵌字之术,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

只是檀儿并非那种养在深闺、循规蹈矩的传统女子,她思想独立,凡事有自己的主见,对爱情更是有着独特的见解,以至于到了婚嫁的年纪,非富即贵的青年才俊,踏破了舒家门槛,可她对此仍然不屑一顾。

看着女儿这种态度,舒家父母心急如焚,择机找了个机会和女儿促膝长谈,檀儿这才道出了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未来的夫婿,必须得是与自己灵魂契合、才情相当。

经过一番商议,舒家二老决定为女儿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联招亲仪式。

正月十六的晨雾还未散尽,舒府门前已然缀满红绸灯笼。两方紫檀木案上铺着澄心堂纸,松烟墨在端砚里晕开如夜色。

围观人群忽然寂静,只见舒檀儿自朱漆屏风后转出,月白襦裙上银线绣的兰草在日光下流转。

“今日承蒙各位公子赏光,小女子以联会友,若能对上小女子的对联,小女子愿以身相许。”

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且听第一联。"她轻启朱唇:“月照纱窗,玲珑塔下叠璎珞”。

台下众人纷纷陷入沉思,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摇头叹息,一时间竟无人能对出下联。

就在众人绞尽脑汁之际,一位年轻书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只见他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儒雅之气。

人群中的青衫书生眸光微动。昨夜运河画舫的灯火倒映在他眼中,忽而化作笔下惊鸿:"风拂玉案,琥珀杯中漾琉璃"

那"琥珀杯"对"玲珑塔","琉璃光"解"璎珞影",更妙在"漾"字暗合她名字里的"檀"香浮动。舒檀儿不自觉攥紧了袖中绣帕,瞥见那书生腰间洗得发白的云纹锦带。

此下联一出,台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喝彩声。舒檀儿听到这个下联,便开始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书生,心中不禁暗自欢喜。

为了进一步考验对方的的才华,舒檀儿轻叩案几,露出狡黠笑意:"听闻公子精通《说文解字》,且看这对——'上下同心读忐忑'"。

满座哗然,此联妙在拆解"忐忑"二字为上下心,这词在这里描绘了一种心理状态,又在文字上玩了一个巧妙的游戏,难度颇高。

书生听了陷入了沉思,沉吟片刻开口对道:“左右共人是佐佑。”

佐佑本为左右辅佐之意,若将'佐佑'二字拆解,则左为'人'右为'佑',恰应'左右共人'之妙,与上联在结构和意境上完美呼应,还寓意着两人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构思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舒檀儿听到书生的下联,她想起《诗经》里"琴瑟在御"的句子,忽然觉得春日暖阳晒红了耳尖,脸上顿时泛起了红晕,心中的欢喜再也掩饰不住。

台下的宾客们也纷纷对书生的才华赞不绝口,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半个月后,舒府张灯结彩,喜轿临门时忽降细雨。谈砚执伞相迎,伞沿垂落的雨帘恰似银河倒泻。

檀儿隔着茜纱窗窥见新郎官正在教婢女辨认碑帖,月光映着他专注的侧脸,竟比白日更多几分温润风华。

红烛高烧之际,这对新人取出合卺酒时,坛底竟压着这副定情对联,朱砂批注旁添了行簪花小楷:"字字珠玑皆是卿。"

就这样,一场对联招亲仪式,让才子佳人走到了一起,开启了一段幸福美满的生活。

--END--

0 阅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