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传一句话:任正非所说都是很普通的话,但却蕴含很实在的力量!

老方说说老方 2024-04-06 07:46:56

1、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

任正非说,我们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其实,所有人和企业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这个“结果”之前的过程是最有意义的,是“过程”决定了我们将以什么状态去迎接“结果”。

比如我们把过程做好了,那“结果”出现的就会更晚一些,也会更好一些。

2、任正非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呢?

“我实际上是个宅男,我没有其他的生活爱好,下班就回家,不是读书就是看电视,看纪录片,看网络。我阅读速度非常快,书读得很多,不知哪本书影响了我,哪件事影响了我,思想是怎么生成的。我脑袋里产生的想法我也找不到源头在哪。”

但是,我们知道任正非说过“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任正非其实是非常善于以开放的姿态去学习的。

“我知识的底蕴不够,也并不够聪明,但我容得了优秀的员工与我一起工作,与他们在一起,我也被熏陶得优秀了。”

任正非说,我的性格像海绵一样,善于吸取他们的营养,总结他们的精华,而且大胆地开放输出。

从1987年创办华为到如今三十多年,任正非的文章和讲话有数百篇之多,他的思想都公开在其中了。

其实,任正非曾说过文字的穿透力很强,他也建议华为内部专家要放开思想,多写写自己的感慨和感悟。

“你们在思想上要放得更开,将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与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写出来,发到网上,引领一代新人思考。也许不止是华为看到你了,社会也看到你了,没关系,我们是要给社会做贡献的。”

任正非表示,“当你的感慨可以去影响别人的时候,别人就顺着一路走下去,也许他就走成功了。所以在创新问题上,更多的是一种承前启后。”

3、任何黑的、白的观点都是容易鼓动人心的!

但任正非说:我们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确实是这样,现在网上有太多极端而喧嚣的声音了,都想着通过对人的情绪煽风点火去获得流量和利益,可这对受众和社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任正非也认为舆论要积极向善,而不是朝优秀的人身上吐口水。

做任何事,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帮助人,而不能是损害人。

4、任正非为什么能“游手好闲”,无为而治?

首先要明确你的管理到底是实行对人负责制,还是对事负责制——这是管理的两个原则。

华为公司确立的是对事负责的流程责任制。任正非把权力下放给最明白、最有责任心的人,让他们对流程进行例行管理。

“责任结果”是任正非看管理干部的一个核心指标。

5、管理不能制造垃圾!

任正非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不需要太多行政人员的,太多行政人员会造成老百姓生活的很大负担。

其实在企业里也是这样,管理不能有太高的成本。庙小一点,方丈减几个,和尚少一点,任正非强调公司的行政机关要尽量压缩:

“我们要减化不必要确认的东西,要减少在管理中不必要、不重要的环节,否则公司怎么能高效运行呢?现在我们机关有相当的部门以及相当的编制,在制造垃圾,然后这些垃圾又进入分捡、清理,制造一些人的工作机会。制造这些复杂的文件,搞了一些复杂的程序以及不必要的报表、文件,来养活一些不必要养活的机关干部,机关干部是不能产生增值行为的。我们一定要在监控有效的条件下,尽力精简机关”。

而很多人的习性都是喜欢管人,他们没事也要找事,一个是钻营利益,一个是满足自己的权力欲。在社会上有一些但凡有点小权力的人,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一件事干成十件事,恨不得把这点权力玩出花来。

这样的人就加大了流程的阻碍,推高了成本,有百害而无一利。祛除这些人和流程,就是熵减。

6、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对企业也是一样。

比如谷歌是云计算的先驱,有钱有人有技术有规模,实力雄厚。但为什么亚马逊云和阿里云能够迅速赶上来呢,关键就是谷歌云犯了战略方向上的错误。

施密特说,“我们没有把正确的踏脚石打入云层”。谷歌在面对市场和客户的时候洞察和理解都不够,而亚马逊云和阿里云则深知To B的逻辑,它们更懂客户需求。

所以它们通过方向的正确抹平了谷歌的先发优势。

做企业,正如任正非所说,客户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

7、任正非所说都是很普通的话,但却蕴含很实在的力量:

“我们可能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但这也是一个最大的机会时期。”

“大家想想,历史上每个国家的崛起大多在转折机会时期的危难时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没有了,但崛起了另外的国家群体。”

“我们处在动荡之中,首先要保持坚定不移的沉静。”

“今天你们在会上鼓掌,浪费了很多能量,这个能量以后要用于产粮食,鼓掌又不能发电。怎么能发电呢?靠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实践,要走到贡献这条道路上来。”

“鼓掌太多,容易造成个人迷信。”

“自我激励是最重要的激励。不要把自己一切寄托在他人的激励上,不要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要在乎你自己怎么做。”

“鼓励新员工差异化成长,拉开差距,要具有基层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你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就是社会的栋梁。一定不要辜负了这个时代赋予给你们的历史使命。”

8、面试非常重要,负责面试的人特别重要,因为一个疏忽,一个不负责,就会错失关键人才,可能就会给公司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比如华为董事长梁华当年到公司面试,初次面试通过了,但被部门的头头给刷下去了。

这时候如果没有变化,那梁华失去了一个平台,华为也失去了一个宝贵的人才。

幸好当时华为第一任人力资源部部长陈珠芳发现了这个错误,她坚持留下了梁华,这么能干的一个人,不能被埋没了。

这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让普通人力资源的人和部门管理者去招人,那他们的素质、胸怀和能力是不大能胜任的,很多很好的管理者都会下意识地招收比自己弱的人,如果企业对此无所作为,那企业竞争力就很快下降了。

人才是最关键的,面试是最重要的。任正非曾专门指出,要选拔有开放思维和战略洞察能力的人做面试官,面试官要在识别人才上有建树,如果面试官看不清谁是苗子,如何能识别优秀人才呢?面试官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技术能力和人才识别能力,牛人才能识别、吸引牛人。

9、选择大于努力,观念大于选择。

华为工号1727,曾是华为第一任人力资源部部长陈珠芳是1995年加入华为公司,但她更任正非是老朋友,早在1983、1984年就认识任正非,当时任正非还在深圳南油工作。

后来任正非要创业,就劝陈珠芳跟他一起去创业,“陈珠芳,现在是中国经济万里长征时代,这个时代从深圳开始,不来你会后悔的。”

但陈珠芳当时的家庭观念很重,也没有冒险的胆儿,就错了成为华为创始团队成员的机会。

所以任正非创业不是盲目的,他对未来有个明确的判断,他意识到了时代的巨大变革和巨大机会,华为等于是踏对了历史进程。

10、任正非曾被招来的新员工当面骂“脑袋发热”。

有一年华为公司一口气招了3000人,后来形势变化,这么多人的工作安排出了问题。于是华为决定在新员工培训中抽特别优秀的10%的新员工,安排他们到用服部门去参加装机及维修工作,锻炼一段时间再回到研发部门。

有的员工就大为不满,认为自己是去做苦力了,他们不想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他们反应很大,为了安抚他们,任正非带了两个人去对话。

结果刚开始,就有个很狂的年轻人跑上来指着任正非的鼻子骂,“你一口气招那么多人,是不是脑袋也发热?”

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下面的人也跟着起哄,这把任正非气坏了,但又不能发作,只好说了句“散会”就撤了。

后来还是人力资源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才把这个事解决。其实,群体在很多时候都是不理性的,年轻人好管也不好管,他们也难免有思想偏激的时候,这对老板的心胸和企业的组织体系是一个大挑战。

11、商业竞争,很多时候就是智谋的较量。

任正非的智谋是很厉害的,1987年华为创办时候确实是毫无背景,没人才没资金没技术,别说在思科、诺基亚、爱立信等国际巨头面前,就是在国内一些大企业面前也是毫不起眼。

但为什么最后是华为脱颖而出、一枝独秀呢?任正非用了一个“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策略,一举奠定了中国电信市场的基本格局。

1997年,华为要从农村市场向城市市场进攻,任正非叫来当时的副总裁李玉琢,让他负责与全国各地的电信管理局合资办企业,以把华为的通信设备打进主战场。

这种合作模式非常成功,华为从四川到上海,从山东到浙江,就是此前关系很僵的辽宁,也冰释前嫌,顺利开展了合作。

华为产品能迅速在全国铺开,与这些合资企业的努力分不开,华为由此打开了销路,抢占了市场,提高了回款的效率,降低了安装、售后和行政等成本。而合资企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并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这就是合作双赢的格局。

12、任正非有两个非常好的习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1、不睡懒觉;

2、说真话。

任正非不喜欢懒散的人,他就算在外地出发,工作到很晚,第二天也要早起散步。人一懒则百弊生。

而说真话需要勇气,去直面自己的不足、错误和不堪,这样就能改正自己,快速提升。

这两点,只要你想,那就能学到。

0 阅读:0

老方说说老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