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和大学生的观念真有问题。就是总想稳,总想不变,一劳永逸,公务员事业编稳定,一窝蜂的考公考编。咱们中国人多少都讲究点辩证法,你想没想过有没有可能,越是求稳就越不稳,越是求不变就越会变呢?其实这不是可能,而是事实。
之前你的工作越稳定以后,你的应变能力就会越差,没有风吹草动还好,一旦有个闪失,跌倒以后就再难爬起来了,变化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因此一定要会应变。变则通,通则久,孩子读个大学本来是去锻炼应变能力的,结果呢?四年下来仍然是巨婴,能不能找得到工作先不说,生活完全自理有些同学都做不到。那么这个大学读完还有什么意义呢?这篇文章就说说如何在大学培养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就是“用”,应变之用才叫应用,现在的科学体系全部诞生于欧洲,曾经有人感慨,我泱泱华夏,汉唐时期是何等风光和荣耀,怎么对于现代科学的诞生,就这么没有存在感呢?但是话说回来,中国人应用的能力是很厉害的,大清是1911年亡的,清华大学也是那一年立校的,可以说我们真正把西方的现代科学体系拿过来,不过100多年,从一开始想着“施以夷技以制夷”,到两弹一星,再到全面工业化,就100多年。先不管这套科学理论是谁发明的,我拿过来一顿应用,然后直接干到GDP全球老二,其实这件事儿是挺牛的。
但是这件事儿能就此打住吗?恐怕不能,国家的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有一种社会现象并不好,就是上一代本来已经找到正确答案了,却把错误的答案传给下一代,什么意思呢?大家想一想,中国过去30年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是不是有那么几代人不停的求变的结果。农村人想进城,小城市的人想进大城市,挣死工资的,想下海赚大钱,国内做好了,想拓展到国际,这就是“求变”带来了高速发展,虽然你也可以说是利益驱动,但本质就是求变。
现在,很多得益于求变的人,却开始执着于让自己的孩子求稳,哪有这么稳的?秦始皇统一天下,想让儿子传孙子千秋万代,想的挺好结果十几年就完蛋了。很多人能有今天,就是因为你没有求稳,你求变了,结果你却对自己的儿子说,过来把这个生态位给我稳住,你说你和秦始皇有区别吗?或者我说的再透彻一点,这个变都不用你求,你求不求都在变,一刻不停的在变,因此说应变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在大学该如何培养应变能力呢?或者说大学里的哪些东西,能培养你的应变能力呢?
三个东西:观念,思维和实践。
观念就是意识形态这是大学里能获得的很重要的东西,不明白的看我这篇文章:,观念这个东西是几乎没有标准,答案的是开放的。在中国,如果我做一个某人的纸人形象然后烧掉,在你的观念里会怎么想?可是如果在阿根廷,把梅西做成个纸人,然后烧掉,不但是一种庆祝,还是一种崇拜。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可以有不同的观念,没有啥对错。我们经常形容一些思想落后的人“观念守旧”,言外之意就是这些人脑子里只有一种固有观念,不知道也不接受其他观念。
上大学不是一定要让你接受其他观念,而是你至少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脑子里已经存在的观念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观念,这些观念你可以有选择的接受或者不接受都不重要,但是你得知道,同一件事情,观念可以有很多种,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那观念这件事儿对于应变来说有什么用呢?我举个例子,在地理大发现之前有两种观念,有人认为地球是圆的,有人认为天圆地方,因为从来没有被证明过,所以这件事在大家脑子里都算观念,还不算科学常识。哥伦布也好,麦哲伦也好,如果他们脑子里连地球也许是圆的这个观念都没有,那么要去东边的亚洲,非要把船往西开,不是疯就是傻。
观念产生信念,信念导致地理大发现,因此说观念这个东西你知道的越多,在道路选择方面可能性就越多,当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时候,那些思路活跃的,往往是脑子里有很多不同观念的人,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多元化的观念不一定能100%的帮你解决问题,但是面对一个问题,不至于卡在一个死胡同里,一点变化的余地和空间都没有。
同时多元化的观念也有助于你更准确的理解这个世界,以及不同的人群,这本身对于解决问题就是有巨大帮助的,试想一下,现在让你成为一名外交家,去解决当下中东动乱的问题,如果你脑子里只有一种观念,估计不但问题没解决,反而会被持不同观念者打成烂猪头,这就是观念对应变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思维。为什么有些孩子没上过大学,但工作却干的有声有色,有些孩子上过大学,却干啥啥不行呢?核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学历,而在于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应变能力,有的孩子虽然没读过大学,但是思维和方法好就能成事,因此说学历不一定等于能力。
大学里能培养你什么思维呢?简单说就是逻辑思维和方法论。我们国家在中小学阶段是没有系统的逻辑课的,这和欧美很多国家不同,因此把逻辑这一课补上特别重要,怎么补呢?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有些大学本来就开设逻辑课,选修一下就可以了。第二种,图书馆一定有逻辑方面的书籍,接下来自学一下。第三种,通过自然科学的学习,也可以不自觉的建立逻辑思维。
你会发现,虽然有些大学生,没有系统的上过逻辑课,但是逻辑并不差,这就是长期进行自然科学学习和训练的结果。但是对于人文社科的大学生来说,由于接触自然科学比较少,还是建议选修逻辑课,或者系统的自修逻辑,这对于文科生来讲极为重要。其实逻辑这个东西不难,或者说,逻辑这种东西是很多人脑子里面自带的东西,只不过通过逻辑课程的学习,会让你更纯熟的使用逻辑这种工具。
逻辑可以理解为六个字儿,概念,判断,推理。
我这么说你是不是觉得逻辑这个东西没啥大不了的,其实在未来的工作中,逻辑的作用太大了,工作中说话颠三倒四的,写东西不知所云的,思考问题搞不清楚因果关系的,几乎全是逻辑出了问题。实话实说很多人连弄清一个概念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判断和推理了,因此,逻辑是思维的基础,想要有好的思维,光有逻辑还不够,还要有做事的方法论,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听说过吧,就是活在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说过的一句话。笛卡尔除了这句话出名,更出名的是写过一本小册子,名字叫《谈谈方法》,很薄很薄的一本小书,但是此书对于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巨大,现代科学研究很多成果上的突破,都采用了笛卡尔的《谈谈方法》里面分享的方法。
你也许好奇是《谈谈方法》什么武功秘籍,这么牛叉,我用1分钟给你讲一下,一共四条原则。
第一条是证据原则。做事之前,凡是你搞不清楚的,不确信不坚信的东西,通通从脑子里面拿掉,脑子里面只留完全相信,毫不怀疑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得被证明过,是绝对值得信任的。比如1+1=2,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等等,这些都是公认的。
第二条是细化原则。如果你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难题,先把这个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如果这些小问题还能拆分,就继续拆分,直到不能再拆分为止。然后逐一去解决这些小问题,小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大的复杂的难题就解决了。
第三条是顺序原则。解决问题的时候,先从最简单最容易的问题入手,把简单的问题先解决掉,积累了经验和一部分成果以后,再解决难的问题。如果问题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也要设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合理次序。
第四条是穷举原则。对问题的各种情况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遗漏的情况,直到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所有的情况无一遗漏为止。
《谈谈方法》就是这么简单,这是你想象中的武功秘籍吗?有点失望是吧,但是你别小瞧这套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原子弹爆炸到卫星上天,总的方法论就是这些,更不用说解决点儿家里面、单位里面的事情了。这套方法是通用的,非常好使,孩子在大学里面需要锻炼的,就是至少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当然方法论不止笛卡尔的这一套,面对一些专业领域,也许还有更优秀的方法论,这些就需要在大学里面逐渐的培养出来,工作以后内化在你脑子里的这套方法论,会让你面对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有个基本的解决思路,不至于抓耳挠腮毫无头绪,这就是方法论对于应变的用处。
逻辑和方法论能让一个人的思维变得很强,这种能力通常被称为理性思维。可以这样说,人类和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只有人类具备理性思维。
光有逻辑思维和方法论肯定不够,一定要有实践有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错的。实践不一定能检验真理,更不是唯一标准,但是实践绝对是锻炼一个人应变能力的不二法宝。很多人一学就会,一做就废。为什么?实践太少了,学与做,知与行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想要做成事情,光有逻辑思维和方法论肯定不够,一定要有实践,因为实践有三点作用,这三点都是思维代替不了的。
第一,实践能检验或者修正你的思维。别看你躺在床上,脑子里面觉得想的清清楚楚的,干的时候未必是这样,有时候是你想错了,有时候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情况,因此,唯有经过实践才能验证你的思维是否成立,是否完善。
第二,实践能让你产生切身的感受。是让你身体的各个感官各个器官,包括心理产生反应的过程,这一点特别重要,伟人说过一句话,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就算你是黄埔军校毕业,没听过炮声,没感受过子弹从耳边嗖嗖的飞过,没有见过流血,没有见过战友被炸的肢体残缺,你还是不会打仗,对于城市人来说,实践经验是不可替代的,唯有经过实践,你才能完整的感受一件事物,认知一件事物。
第三,实践能发现新的可能性。有人说,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错了。很多事情只有你下场做了才能想得到,比如游泳,假设你从来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有各种泳姿,你在岸上仅靠想象是很难想得出来,我怎么才能游起来呢?唯有下水逐步摸索,才会发现像青蛙这样可以游,仰着可以游,从这个角度说,实践也是思维的另一种拓展。
实践对于应变是如此的重要,可是很多大学生是如何对待实践的呢?有些同学大学期间也实习了,但是咋实习呢?就是为了那一纸实习证明,联系个实习单位去打杂或者去坐着,反正对于实习生雇主一般也没有过高的期待。这叫实习吗?这叫实践吗?你能获得我说的实践的三种收获吗?
有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话说的狠一点,那叫活该。毕业证、学位证是混出来的,实习、实践是糊弄的,最后学历是到手了,可是雇主是傻子吗?美国那个马斯克,面试的问题总是一样的:“给我讲讲你的故事,以及你一路上所做的决定,并且告诉我你曾经遇到过最困难的那些问题,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
我本人做过招聘,我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如果你没有真本事,没有真正的实践过,靠装、靠提前准备,回答马斯克的这种问题时,根本骗不过去,只要面试官是个行家,三五个追问,逐步追问细节,你马上就露馅了。要么暴露你思维和方法的问题,要么暴露你没有实际经验的问题。
好了做个总结,观念思维实践,能够让你在大学里面锻炼出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应变能力,也叫应用能力。如果你把我这个《大学怎么读》系列短文看到这里,应该已经非常通透了,大学有哪些基因,大学里面能学到什么,大学期间要锻炼哪些能力等等。
但是还没有完,如果你已经是一名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一定会切身的感受到,大学和社会之间,大学和你的想象之间,存在很多矛盾,这种矛盾在内心化解不开,你就没法很好的拥抱大学,最终会严重影响你的收获,那么内心的诸多矛盾该如何化解,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