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近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9000名员工,占其总员工数的7%左右,并计划削减20%的全球产能。这一举措在汽车行业内外引发了广泛关注。
从财务数据的冷峻视角看,日产的处境堪称危急。2024财年全年净营收约为12.7万亿日元,较此前预期下滑13000亿日元,营业利润预期也从5000亿日元大幅下调至1500亿日元。单2024财年上半年净利润锐减93.5%,2024年6月,日本车企汽车测试数据造假丑闻爆发,日产也卷入其中,品牌形象和产品销量均受到了严重冲击。犹如一记重锤,更是敲响了日产财务危机的警钟。
市场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在中国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相比2023年日产汽车2024年在中国的销量仅为69万辆,同比下滑12.23%。往昔的辉煌不再,市场份额的不断缩水,让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前路布满荆棘。而在北美市场,2024年4月至9月期间,日产综合营业损失达41亿日元,曾经的利润高地如今也成为了亏损的重灾区。
且在产品维度,日产近年来的表现着实不尽人意,未能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产品竞争力缺失问题愈发凸显。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元素,难以从众多竞品中崭露头角,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无论是配置的丰富度,还是所营造出的科技氛围,与同级别竞争对手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日产在此方面的滞后,这无疑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尤为关键的是,在电动汽车这一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赛道上,日产的布局明显迟缓。当特斯拉、比亚迪等众多竞争对手凭借高性能、长续航且具备创新性的电动车型在市场上攻城略地、抢占份额时,日产的电动产品却表现得中规中矩,泯然众人。在续航里程方面,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长途出行的需求;充电速度上,相较于竞品也毫无优势可言。在这个新兴且竞争异常激烈的细分市场,日产的产品竞争力明显不足,市场份额也因此被不断蚕食。
此次裁员规模约9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7%,超七成为工厂员工和生产部门并计划在2026财年前调整完毕,同时高层董事体制也将进行缩减。总体而言,日产的全球裁员和减能计划是在面临诸多内外困境时做出的艰难抉择,看似无奈也是其谋求转型和生存的关键一搏。然而,这一系列“割肉”举措能否助力日产成功逆袭,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和市场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