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餐饮行业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北京试点外卖餐盒规模化回收
近期,记者由北京市发改委公众号了解到,美团青山计划将与北京广利福源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有限公司、北京市爱心自强物资回收中心、北京华京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3家回收企业,在昌平、朝阳、顺义、西城等区选取部分外卖集中的区域作为试点,在垃圾分类投放点设置单独的外卖餐盒回收桶,开展规模化外卖塑料餐盒回收,探索建立“回收站点-社区中转站-再生资源分拣中心”的餐盒全链条回收体系。
事实上,塑料餐盒占外卖餐盒六成以上,其中超过90%为PP塑料材质,回收后可用于多行业,而2020年印发的相关文件中也提到,要探索外卖餐盒和塑料包装袋等塑料废弃物的适宜回收模式。
无论是从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消费端而言,回收外卖餐盒均具有积极意义,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回收的第一步便出现了偏差,外卖餐盒未入桶等现象依旧存在。不仅如此,清理食物残渣、分拣设施待完善等问题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关键,还需有关部门、消费端、从业人员等的多方共同努力。(北京商报)
2、现存预制菜标准多达190个,是否统一仍存争议
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消费者现阶段对预制菜的理解与生产企业、餐饮商家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其实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预制菜并非无标准可依,只是标准繁多且分散。
事实上,在原有各细分行业的标准基础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也推动预制菜专门标准的建立,并在2022年迎来一波预制菜标准制定高潮。
新京报记者近期对60款广义预制菜统计发现,有51款产品分别按照已有细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执行,共涉及标准16个。还有9款对产品中的不同原料分别执行对应标准。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现存有效、经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加上一些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
一位参与预制菜地方标准的制定者告诉新京报记者,一些预制菜标准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任务,有些是把原有细分行业的国家标准重新编辑出台,没有实质性的创新内容。
对于是否需要制定预制菜统一标准,业内意见也出现分化。(新京报)
3、创新引领餐饮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京召开
近期,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23提质增效 创新引领餐饮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会上,业内专家就餐饮业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餐饮生产安全与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餐饮业创新发展水平,全面推动营养健康工作,倡导健康消费理念杜绝餐饮浪费,创新利用食物资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
据了解,今年,中国烹饪协会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工作基地,基地将为餐饮企业提供沟通交流,研发创新的平台。
与会专家就餐饮行业电商运营中的主要法律与合规问题、以端到端智慧生态价值链、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美食产业交叉融合创新发展、餐饮后厨的智能化管控、践行平台主体责任守护外卖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会议现场,参会的餐饮企业共同发出承诺:落实主体责任,共护食品安全;崇尚营养健康,反对餐饮浪费;提升质量标准,创新引领发展。(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