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白茶vs常规白茶到底有啥不一样?专业揭秘,白茶茶友必看!

奥洲看文化生活 2024-11-15 19:09:06

在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浪潮中,人们对饮食的选择颇注重品质与安全,“有机”也逐渐成为全民养生的新宠儿!不仅蔬菜、水果首选有机的,饮茶也越发追求健康有机。

一杯有机茶往往来之不易,其从茶园环境、茶树种植、病虫害管理、茶叶加工等环节均要经过重重严格考验!与冬日适配度极高的白茶,市面上也仅有少数有机白茶在售……

而有机茶园基地是有机白茶生产的基础,其可以是新种植茶园,也可以由荒芜茶园改造恢复,又或者由常规茶园转换,无论是哪一种均必须符合国家农业部规定的生态环境质量。

尤其是常规茶园转化要求严苛,不仅需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园标准,还要经过24-36个月的转化期,在此期间要严格按照有机茶标准进行有机种植,方可获得有机茶园基地认证。

▲裕荣香茶业有机茶园

官方标准规定的有机茶园必须要远离城市、工业区、公路干线等潜在的污染源,避免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人为活动过多,对茶树生长造成污染。

并且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100米左右的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此外茶园的空气、土壤、灌溉水质等种植环境还要符合以下要求:

只有符合以上国家标准要求的才可以申请有机茶园基地认证,但一款有机茶除了是大自然的杰作,还要遵循采摘、生产、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严格要求。

诸如有机茶园在管理上也明令禁止施化工肥料,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病虫害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通过选用抗病性品种、分批多次采茶、修剪、深耕翻埋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加工时则要求鲜叶原料务必采自认证的有机茶园,在严格按照国标制成茶后,还要经检查符合以下卫生指标、获批有机茶认证证书后,才能称得上是的“真正的有机茶”!

简单一句话:有机茶园产的茶不一定就是有机茶,但有机茶一定产自有机茶园!不过有机茶的认证证书也并非长久有效的,一般第二年就需要经过重新评审合格后方可颁证。

可见,一杯健康有机的白茶相当难得!那么问题来了,与普通茶园生产的白茶相比,有机白茶除了更安全、健康,品质上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就一起深入了解下吧~

有机白茶vs常规白茶有啥区别?

国内有不少专业人士曾展开过有机白茶与常规白茶的研究实验,如武夷学院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就进行了有机白茶、常规白茶的感官品质、内含物质的审评测定。

结果如上图所示,有机白茶的感官品质总分(94.82分)明显高于常规白茶(91.53分),其干茶叶态尚紧卷、灰绿带黄,香气纯,且带有花香,层次感更丰富。

冲泡后有机白茶的汤色与常规白茶差异不大,均为橙黄色;滋味方面,有机白茶汤感浓醇,对比常规白茶更显甘爽,浸泡后的叶张软亮度也更突出!

内含物质方面,据该实验测定的主要内含成分表显示,有机白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茶黄素、茶褐素含量,与常规白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不过,有机白茶主要在可溶性糖、茶红素、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白茶,可溶性糖含量高提高了茶汤的鲜爽度和甜度,这就是有机白茶比常规白茶甜醇的原因之一。

不过,有机白茶的氨基酸含量则明显低于常规白茶,但感官审评的滋味却彰显出浓醇甘爽,这可能与富含的茶红素有关,其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也起到重要作用。

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代表着有机白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抗氧化的作用更优于常规白茶,这大概率是有机白茶不施化学肥料、农药带来的优势。

另有对比研究了不同年份的有机白牡丹与常规白牡丹,结果显示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二者的水浸出物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以常规白牡丹变化较大。

而茶多酚含量变化如上图所示,二者随时间增加皆先升后降,且同样以常规白牡丹下降更多;而从同年份的白牡丹对比来看,常规白牡丹的茶多酚含量均高于有机白牡丹。

不同年份白牡丹内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均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有机白牡丹随着贮藏年份的增长,黄酮化合物的增加幅度也较大。

如上图所示,有机白牡丹黄酮化合物含量以存储年份最久的2012年老茶达到最高(10.68mg/g),而常规白牡丹黄酮含量增幅不大,以2016年为最高(6.29mg/g)。

感官品质方面,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有机白牡丹滋味的厚度均优于常规白牡丹,结合内含物质测定分析,这可能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更高有关。

综合来看,相比常规白茶,有机白牡丹整体呈现出内含物质含量更丰富、品饮滋味厚度更高的优势,这与良好的茶园生态、科学的栽植管理、优异的制作工艺脱不了干系。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产地环境》,NY 5199-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NY 5196-2002。

[3]《有机白茶和常规白茶品质差异分析》,林燕萍、张见明、陈泉宾、黄毅彪、陈荣冰(1.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

[4]《不同年份有机与常规白茶生化成分及品质对比》,陈百文、黄燕珍、黄丽芳、谢长生(1.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省海上茶香茶业有限公司;3.宁德市白马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 宁德 352000)

0 阅读:0

奥洲看文化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