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朝外Soho混迹过3年,对这片非常熟悉,观察也蛮多,Soho的底商一直都是小生意的地狱——据我观察,很少有能扛过1年的店,大多数时候,迎来送往,一茬又一茬的小老板们在这里消亡。
前几天我又路过朝外Soho,发现新开了一家彩票店,店内人头攒动,都是小年轻。
按理说,像彩票店利润这么低且产品单一的生意是绝不敢开在Soho这种底商地狱的,老板这么勇,一定是有点凭借。
一张2块钱的彩票,发行费只占12%~15%,线下彩票店再从中分走6~8个点。所以彩票店是一个毛利仅8%,价上赚不到钱,只能走量的生意。
谁拿走了大头呢?60%的钱变成了彩票奖金,剩下的钱作为「彩票公益基金」,用于民政、文体、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
其实今年关于彩票的新闻报道非常多,主要是因为... 太火了!
前5个月的彩票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50%+。
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
可仔细看看下图,疫情真的没影响大家买彩票。
相反,过去3年,大家越来越爱买彩票了。
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它反映了人们的心态——
经济高增速时,大家笃信读书和努力改变命运。
现在年轻人似乎更愿意把命运交给玄学。
这种心态和去寺庙上香很像——一方面想要内心平静,与世无争。另一方面,大家所求的东西又很功利。
买彩票既是一种花小钱刺激多巴胺的精神文明消费,又能博一个中奖概率,运气好中了奖,直接躺平两三年。
尤其像刮刮乐这种即开型彩票,10块钱一张,一张有15次开奖机会,一格一格地刮,15次分泌多巴胺,而且立刻就能知道结果,性价比不要太高!
说实话,我上一次对彩票印象如此深刻还是在2014年,当年有个非常流行的话术,余额宝里存上2万块,日收益2块多,每天买张彩票,买个希望,中了发财,不中当给国家做公益了——这动力可比理财还足。
其实我很好奇大家买彩票的消费心理,兄弟们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下。
Morgan在《金钱心理学》里专门分析过美国人买彩票的心态,我看完大受震撼——
彩票是美国人最大的精神文明消费之一,消费规模>电影+音乐+电子游戏+体育比赛+买书的总和。
按照1%-9%-90%的居民部门三大阶层来看,美国彩票的消费主力人群是正是90%的中低收入群体。
美国收入最低的家庭,平均每年在买彩票上花412美元。
还记得疫情初期那个骇人听闻的数据吗?
40%的美国人在急需用钱时连400美元都拿不出来。
可以说,买彩票的人和拿不出400美元应急钱的人,几乎是同一批人。
他们本可以将这400美元存下来,给自己兜个底。
然而现实是,大批人把这笔钱押在了百万千万分之一的中奖概率上。
听起来不可理喻,但没人真的对钱失去理智。
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彩票的消费心理是:
我们每天靠着微薄的收入过活,存钱对我们来说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也无法指望得到更高的收入。
我们享受不起美好的假期,买不起新车,交不起医保,更不 可能在安全的社区买房上车。
我们得靠贷款才能让孩子去念大学。
你们这些读着理财书的人所拥有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想而不得的。
买彩票是我们人生中唯一能实现梦想,得到你们拥有且觉得天经地义的一切的机会。
彩票意味着梦想,这个梦想并非遥不可及,你们不理解,是因为你们正生活在我们的梦想中。
这就是彩票背后的消费心理。
一贫如洗时买彩票根本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彩票市场就是经久不衰。